林延潮送走一個接著一個,冇有半點安逸的工夫。
世人丁裡相傳,沈鯉年齡已高,身上又兼九卿會推,對於禮部的事早都放給了兩位侍郎。
董嗣成不但是林延潮的同年,且家世顯赫,他的外公是與唐順之,歸有光齊名的茅坤,
以是會同館的職位可想而知,以是這纔會部屬於禮部主客司。
他們以往服侍過很多上官,心知林延潮這等是最不好對於的,今後有他們的苦日子了。
這西衙門說是獨立署衙但實際上也是太小了,比不上縣衙,更比不上當年林延潮在歸德時的府衙。
如此一向到了吃了中飯時方纔停了。
眾所周知,沈鯉,於慎行都是有德君子,以是上麵的官吏偶然不免怠慢,但林延潮位列三堂後,恐怕今後禮部的事件是要變一個樣了。
西衙門就挨著正堂,由左侍郎於慎行陪著一身緋袍的林延潮走過一道烏梁朱門,來到本身的衙署。
衙吏參拜後,於慎行陪著林延潮到堂上轉了一圈。
“……現在本部堂坐衙,不管爾等以往是否有冇有聽過本部堂的名聲,既是本部堂到任,你們就將如此心機收起來,如果發明有人上恃官府之威,下懷肥已之奸,莫怪本部堂砸了他的飯碗,如有罪論罪,該下獄的下獄!”
卻說林延潮衙署自是西衙門,東衙門是禮部左侍郎的衙署。以是宦海上到了侍郎這一級,也算是有點‘開府建牙’的資格了。
從翰林院的一張桌子,到了本日坐鎮一衙,已是不成同日而語。
林延潮見這一幕點了點頭當下道:“孔目,名冊拿來!”
以是這一點也常常被都城官員,以及士大夫們笑話。不過禮部的官員都隻是兩眼一翻,充耳不聞,這也是冇有體例的事,誰叫你是六部當中最窮的。
前堂麵闊三間,頭頂匾額上書‘天理國法情麵’一行字。
不過這時新任部堂的威風已是禮部衙門的官吏口中傳開了。
林延潮冇有說話,而是負手打量了衙署一番,身邊的於慎行也是默不出聲。
四司官員見過後,就是司務廳官員。
至於鑄印局,不消多提。
董嗣成向林延潮長長一揖道:“屬官主客司郎中董嗣成拜見部堂大人。”
前堂之前,本堂孔目,直堂吏,貼寫吏都來參拜,約莫有二三十人如此,屏息膜拜在台階下。
林延潮笑著扶起道:“本日我還未上任,你我不必見外,來後堂說話。”
明朝的交際事件上,會同館主歡迎番邦使者,由禮部主客司賣力,而四夷館主翻譯,由太常寺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