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1頁/共3頁]

林延潮讀至雲板敲起時,眾翰林們紛繁從公案上起家,而蕭良有見寫不完,亦隻能將功課拿回家去做。

餘孟麟是萬曆二年的榜眼,僅次於孫繼皋,不但文章寫得好,並且在楷書草書上很有成就,都是翰林院一絕,淺顯視草和例行公事誥敕房都是由他代筆。

“是啊,光學士這般怒斥你,實對你不公啊!”

這在以往幾近是不敢設想了,當初永樂天子設立內閣,就立下內閣不得****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乾白的規定。

張居正將文章丟至一旁,對五人道:“重擬。”

當下五人進文章給張居正過目。

張四維道:“回元輔,我覺得餘伯祥可行。”

不過張居正這建議可謂合情公道。餘有丁,潘晟二人聽了都是稱是,冇有涓滴反對。

最後的鄧以讚更是了得,他是隆慶五年的進士,張居正的弟子,會試第一人,廷試也是第三。這鄧以讚與狀元張元忭一併都是王畿的弟子,屬於王學門人。

林延潮拿著大詔又讀了一會,這才合上書,最後一人分開了衙署。

申時行道:“我倒是覺得王俊卿體裁典確。”

蕭良有勉強笑了笑道:“多謝各位美意,光學士也是對蕭某寄以厚望,而此中蕭某自是有做得不對的處所。”說完蕭良有精力好了一些,伏案將條例拿來點竄。

六部官員有首要難決之事,都須先來內閣先向張居正麵白後,再回衙署草奏上書。不然事情就很難辦下。是以文淵閣門前一向是這般馳驅如市的場景。

禮部尚書潘晟,禮部侍郎餘有丁,與一併鴻臚寺官員正在向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三位稟告獻俘之典的流程。

現在文淵閣裡。

自張居正成為首輔以來,定下以內閣稽六科,六科稽六部,部院稽撫按的端方後,內閣權勢之大可謂登峰造極。

東華門旁的文淵閣。

屬吏當下去東房催問,不久五名誥敕房裡輪值的翰林一併來到文淵閣。這幾人彆離是張嗣修,餘孟麟,王應選,鄧以讚。

潘晟複道:“元輔,獻俘大典上,於午門上宣讀平夷詔乃是重中之重,此告文武百官,知天下百姓,懾外夷番邦,讓四海畏我大明煌煌之天威。”

林延潮從案上取了宋大詔來讀,在蕭良有他們都看著仁宗,武宗詔諭,林延潮早就開端讀宋朝的大詔了。

就算嚴嵩在位時,內閣併吞部院之事。也冇明目張膽到這個境地。現在六部尚書都成為內閣屬官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