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1頁/共4頁]

謝總甲將茶碗放下問道:“是林高著,他家老邁,老三?”

林延潮恰是大開眼界,這時候卻聽到一旁有人嘲笑一聲。

“大人,行行好吧!讓我們進城去,不然我們一家都要餓死了!”

如果酸儒見了這一幕,不免要感慨,甚麼叫世風日下,民氣不古。

相反處所訟告多,則以為本地民風澆薄,換句話說,就是刁民太多。

衙門前一條長街,就是衙門街。自古衙門街前好風景,這自不消多說。

河道兩旁遍栽榕樹,柳樹。從西門兩側水關進入的敞口船,順著內河直接劃入了城內。翠綠如綢的榕樹下,撐篙的船孃,穿戴著素淨的衣裳,從麵前盪舟而過。

“慢著!莫非還要我給你結了茶錢,鄉間人真冇見過世麵!”

關關本身說得上的衙門,這城內就有巡撫衙門,佈政使司,鎮守中官,總兵府,分巡福寧道,分巡武平道,按察院,都轉運鹽使司,總兵府,彆的還不算上府台衙門,閩縣,侯官縣兩座縣衙門。關關這些衙門裡的官吏,隨員,差役,支屬估計著就要上萬人了吧。

大伯在侯官縣衙幫閒,對城裡也是門兒清。他向第一次進城的林延潮比劃道:“西門前這條橫貫東西的通衢叫西門大街。沿著西門大街一嚮往東走,過了定遠橋,這是去佈政司衙門,府台衙門,都轉運鹽使司的路。我們要去的侯官縣衙,在城南通賢坊,烏石山腳下。”

謝總甲被這一番話說得滿臉通紅,他在鄉裡高高在上慣了,但到了省會連一個狀師都不把他放在眼底。

省會的繁華,倒是革新了林延潮閩中瘠薄的印象,但是想想也是豁然。

縣衙緊靠侯官縣縣學,坐北朝南,八字大門南麵而開,正合有理冇錢莫出去的端方。

洪塘鄉永安裡,往西到省會西門,莫約十裡出頭的路程。

見到這一幕,林延潮不由拳頭攥緊,卻被林高著拉過,低聲道了一句:“莫要多看!”

此次閩水眾多,餓死了多少百姓?多少百姓流浪失所?閩水上遊每日飄下多少浮屍?

走過了渡口,過了古廟西禪寺,又行了一段路,省會的西門垂垂清楚起來。

“爹,經驗的是,經驗的是。”

另有人在推推搡搡,一個女子大哭著道:“相公,你信賴我,我和張相公是明淨的。”

侯官縣衙衙前街一茶寮內,一名腿腳利索的男人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謝總甲道:“林家父子三人進城了,正湊著縣衙來呢。”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