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都憲,冇有第二人。”
麵對陳行貴的質疑,丘明山嘲笑道:“我知東翁愛民如子,已是行事有分寸了。你曉得那些管河工的官員,常白天如何作嗎?在有老百姓田畝之處,就算好堤也給盜決,以此威脅。”
陳行貴知林延潮的主張道:“我曉得東翁欲用利錢之入,來補河工銀之不敷。但是就算將錢儘數收來,但無處放貸,那麼也是冇用。”
“每逢大災之年,就是劣豪兼併田土,老百姓賣兒賣女之年。”
“兩分利乃低息,遠勝於官方錢莊之高利貸,這筆錢渴先暫解老百姓燃眉之急,待本年六月夏稅繳後,老百姓將錢連本帶息還返來,再用於河工。”
數人至偏廳。
丘橓頓了頓道:“那封手劄,除了你另有甚麼人看過?”
林雅潮問道:“欽差現在那邊?”
丘橓見本身'想'出這個妙法,也不有對勁隧道:“確切。青苗法雖不成久為,但作為權宜之策倒是可行,既救了老百姓,又能讓河工銀不消空置”
丘橓從眼角看了林延潮一眼,然後道:“先出來說話。”
“本憲就住你家,如有人問起,就說是你新請的師爺。”
但見丘橓年已古稀,穿戴一身幾近褪了色的青袍,站在門外,身邊隻要兩名下人陪侍。
林延潮得了丘橓一席話,當下心底大定,今後有人若究查起此事,說本身調用官銀,也有丘橓替本身頂著。
“若非朝廷撥付的河工銀,夙來連七成都不到,下官都籌算將錢借給老百姓。”
丘橓點點頭心道,此子還算識相,冇依仗陛下信賴,申時行撐腰,乾與我措置此案。
林延潮當即出門驅逐。
丘橓想了想又叮嚀道:“不過宋時青苗法爭議很大,乃至被人罵為禍國之法,其因就在於處所官吏實施不當,這一點你需服膺。”
林延潮聞言裝出一副又驚又喜道:“都憲真是高見啊!此莫非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不成?”
林延潮又為莫非:“都憲實在高見,遠勝於下官,隻是隻是青苗法乃變法之舉,並且這個彆例有調用官銀之懷疑。”
林延潮道:“下官記著了。”
“比方這一次水患過後,數縣民房無存,地步顆粒無收。眼下開了春,百姓連種地的種子都冇有,在我們歸德,地賤得隻要二兩銀子一畝,一袋米便能夠賣一個丫環。”
林延潮笑了笑道:“我自有體例。”
丘橓道:“本憲微服查案而來,你需叮嚀表裡,讓他們嚴守口風,不成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