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第3頁/共4頁]

“喔?”李邦珍對開封知府張夢鯉道,“此事,當辦,再報就是了。”言畢,在老宅中走了一圈,即叮嚀趕往縣城。

“哈哈哈!”李邦珍大笑,“不必敬酒,這是本院分內之事,不吃不喝也得把此事辦成!”說著,將一盅酒一飲而儘,一抹嘴,“不唯要辦,還要快辦!”

“玄翁怎好說同意?”查誌立道,“這是客氣話嘛!”

李邦珍麵前一亮,旋即抬頭大笑:“哈哈哈!本院尚未進城,就有此意,倒叫貴縣搶先咯!”他向外一指,“新鄭乃軒轅故裡、國中名邑,人傑地靈,名勝遍及,迄今還是土牆,如何說得疇昔?”

李邦珍一擺手:“誒!新鄭乃交通孔道,河南門麵,當舉全省之力畢其役,銀兩、用料、工匠,自當全省兼顧調劑!”

李邦珍點頭:“那就照畫策推動!”說罷,就分撥差事,“查大參,自本日起,你專董新鄭築城事!新鄭城牆用磚,要特製,分撥禹州、汝州、密縣、尉氏、中牟五州縣燒製;城樓等所需木料,檄許州府采運;黃河北岸人手多,衛輝府推官衛生乃本院鄉黨,本院即檄其協董築城事,專責招募工匠。”

回到開封城,李邦珍即修書一封,向高拱稟報,言他赴中牟、新鄭查訪官方痛苦,得知新鄭土牆不敵雨水,西南隅已然坍塌,為新鄭百姓計,急需修牆,已整備齊備,不日便可完工。此時,樸重封貢互市一事沸沸揚揚,李邦珍趁便詢及此事,以示留意國事。高拱正忙於措置邊務,閱罷李邦珍書牘,皺眉深思半晌,提筆倉促回書:

“稟撫台,新鄭縣城至今還是土牆,這兩年雨水甚大,西南隅土牆已被雨水淋塌。”匡鐸不失時機地說,“若能為新鄭縣城築牆,也算辦了一件大功德!”

出了土牆村不遠,進入了新鄭縣地界,向西南行不過三十裡,就是高拱故鄉高老莊了。新鄭知縣已在村邊迎候,巡撫一行下了轎,昂首一望,但見村裡的一條通衢兩側,立著很多牌坊,一問方知,這都是官府為高拱祖孫三代所立。李邦珍饒有興趣,一一檢察。

再前行幾步,相對而立兩塊牌坊,左邊是“都台總憲”,乃前任河南巡撫為都察院僉都禦史巡撫操江高捷而立;右邊一座為“少保宗伯”,乃嘉靖四十四年河南巡按禦史為時任禮部尚書高拱所立。又走了幾步,一座新立的牌坊鮮明聳峙,為“少師塚宰”坊,乃巡鹽禦史史郜永春為高拱所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