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拱死力主張內閣添人的企圖,張居正洞若觀火,第一次上本時,他與馮保同謀,采納了。此次迫於無法,冇有再禁止。他覺得高拱會上本請皇上特旨簡任張四維入閣,成果卻付諸會推,選出一個書白癡高儀來。此公尋章摘句或許是妙手,治國安邦,不逮遠甚。張居正內心鄙夷高儀,信賴高拱也不會賞識他。公然,一到高儀執筆,就一副誠惶誠恐、無所適從的模樣。縣庫被劫,自是大事,關頭是看撫按奏本中對一應官員的處罰建議是否到位,但他不想指導高儀,隻是微微一笑,叫了聲“南翁,”因張居恰是科舉後輩,又比高儀小八歲,便叫著對他的尊稱,“你執筆,擬稿就是了,玄翁若以為不當,再照他的意義改嘛!”
吏科都給事中駱遵道:“嶺南不靖,比年用兵不得方法。元翁以殷石汀為總督,促其剿除,勿致養寇,而廣東州縣長又多選科班充當,寬其薦額,勿拘成數,遂使廣東造亂之邦,樂業而向化矣!”
殷正茂的捷報呈到楊博手中。
數十年造亂之鄉,一朝靖謐,誠為可喜。然善後之計,更須深圖,各種停妥,乃可望於久安。有公在鎮,必獲良策,凡所當行者,無妨見教,當為行之
斯須,吏部左侍郎魏學曾,吏科都給事中駱遵、戶科都給事中吳文佳、禮科都給事中陸立德、兵科都給事中溫純、刑科都給事中賈三近、工科都給事中程文、都察院河南道道掌道禦史王元賓等科道魁首連續進了中堂。世人不知輔弼吃緊相召何事,卻倶為殷正茂的捷報所鼓勵,大家笑逐顏開,進得中堂,無一例外都先說此事。
“新鄭,為了綏廣,你辛苦啦!”楊博俄然動情地說,說著,向高拱躬身抱拳一揖。
高拱忙行禮,嘴唇爬動著,卻說不出話來,淚水忍不住湧出眼眶。多少個日日夜夜,為了綏廣,他廢寢忘食;多少個萬籟俱寂的半夜,他在燈下,給殷正茂修書,唆使方略。腦海裡稍一梳理,正式的奏疏就有《議處遠方有司以安處所並議加恩賢達官員以彰激勸疏》、《議處廣東舉劾以勵處所官員疏》、《議革廣東廵撫疏》、《議處廣東兵備知府等官疏》、《議留副使王化建功贖罪疏》、《改參政陳奎兼潮州兵備疏》;僅給殷正茂的書牘,已有6、七封了。為殷正茂的一時得勝而擔責,為他選用文武官員,籌集軍餉,為他提出的建船廠、練水軍,招浙兵、畫信地,開海禁、強海防……等等治粵行動能獲朝廷承認而與部院相同。現在朝廷資格最老的楊博,一句“辛苦了”,讓高拱感到欣喜、衝動。他轉過臉去,用袍袖擦拭淚水,大聲道:“快,把捷報徑送乾清宮,呈皇上禦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