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孫家兄弟畢竟是遼人,宦海上冇人照顧,處所也貧乏強援,固然說是抱團取暖,實際跟單打獨鬥差未幾,這一次就栽在了黃縣空中上,兄弟倆一起出來了。
沈濱倒是很賞識這對豪放兄弟,他跟穀夢雨先容道:“孫家兄弟你還記得不?前次周杜達那賊子第二次上門,我當時籌辦把那賊子清算了,以是帶著孫家兄弟疇昔,他們兄弟聽了我請他們幫手,二話冇說就藏著刀子跟我解纜了!”
遼人不管是遼東還是在登萊,都屬於無路可走的存在,嚐盡了世態炎涼,江浩天給他們找一條前程,他們天然會賣儘儘力。
江浩天想得更遠一些:“現在孫家兄弟也不過是賣個力量,我給他指導個前程算是看得起他們,不給前程他們也又能如何樣!隻是今後我們說不定還用得著他們,他們今後如果把事情辦好了,我們也能夠給個位置給個名義。”
如果棄海上陸,那更是寸步難行,海禁今後登州府早就是水深熾熱窮山惡水,現在又湧出去成百上千的遼人搶大夥的飯碗,那天然要起了無數膠葛。
“冇錯,這筆買賣有我們三家合股就夠了!”江浩天說得很直接:“賞他們一條前程,讓他們在登萊能混碗飯吃,已經是仁慈義儘,莫非還讓他們搭一股!”
“我想起了,是有那麼一對兄弟,說話管用,辦事堅固。”穀夢雨也想起來了:“他們現在還在我們牢裡?”
沈濱也笑了起來:“江老哥的思路,倒同柳少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本來還想找府裡省裡的朋友一起來入股,但是柳少說了,他們如果出去了,成事不敷,敗露不足。”
比起天啟、崇楨年間,登萊兩府收留了起碼十多萬遼人分歧,現在南渡登萊的“遼人”、“島民”數量冇有一個明白統計,但數量該當要少很多,保守估計也稀有千人,如果往高估能夠有萬餘人。
這成千上萬遼人背井離鄉南渡登萊,處境極其寬裕。
也隻要柳鵬、沈濱與江浩天這些坐地虎出麵,這些遼人才氣有真正的安身之地,不管是作工勞農,還是租房買地,終究能有一個真正的名份。
對於遼人這類外來戶來講,彆說進店當伴計做個端莊買賣,哪怕是租房住店都需求本地人出麪店保。
對於孫家兄弟,江浩天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戰略:“再說了,我找孫家兄弟過來,是給他們麵子,我們登萊有多少遼人島人想找出一條前程,他們孫家兄弟不乾,還是有李家兄弟、趙家兄弟肯給我當牛作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