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內殘東民,外誤遼事!”李長庚氣得怒極攻心:“這登遼海運的章程是本部院定下來,莫不成你覺得本部院內殘東民外誤遼事嗎!本部院毫不輕繞了你!”

陶朗先以辭職為威脅要求餉臣與戶部讓步,但是李長庚卻不敢真承諾陶朗先讓辭職,現在登萊每月海送米豆僅萬石,如果承諾陶朗先的辭職,到時候登州必定是次序大亂,加上新舊友代,恐怕連每月這萬石米豆都不能運到遼東,到時候遼東必定兵變紛起。

到了最後陶朗先直接以辭職作為威脅:“戶部若果斷已見,召買必不成能少,賦稅必不能動,本道伏祈將職褫斥,覺得不能海運之戒,而彆選才賢以供此役,免致內殘東民,外誤遼事。”

他正想到這時,那邊已經有人陳述:“老爺,登州道陶副使又遞了題本過來。”

他不由描了一眼奏疏上麵的筆墨,不由又歎了一口氣。

陶朗先也冇想到柳鵬會俄然搞了這麼一個海右會,究竟上他已經獲得了一些風聲,柳鵬也親口聘請他插手海右會,但是冇想到海右會竟然會搞得這麼有聲有色,直接就把京裡與省裡架空,更不要說他這麼一個道臣。

“欲成六十萬石召買,則新舊遼餉當儘留登萊青濟利用,不敷之數再動用彆的賦稅。如新舊不成動,新舊不成混,則隻能以現有之銀二十九萬兩召買二十九萬石,殘剩三十一萬石免運。”

他是真正的老尚書,萬曆三十九年就以侍郎署戶部尚書掌部務,萬曆四十四年擢戶部尚書,萬曆四十六年一度署吏部,四十七年複以戶部尚書署吏部、工部二尚書,六部尚書他獨占了三個,算得上天下間稀有的重臣。

而接到這份公文的陶朗先卻隻能在那邊苦笑了:“冇想到我跑了一趟省會,咱然登州府變得天翻地覆,現在已經是海右會當家了!”

他是督餉大臣,實際是戶部的幫手,普天下恐怕冇有人比他經手的賦稅更多,但是因為經手的賦稅太多,他才感受獲得到處都是大費事,隨時能夠激起大範圍的民變。

第625章 善始善終

這陶朗先這個時候行文,必定冇甚麼功德!登萊海運臨時間斷,或者說即是臨時間斷,陶朗先這個登州道得負起第一名的任務。

而陶朗先則是撫平了桌麵上的公文:“以是還得持續跟餉臣與戶部杠上去,海右會既然幫我辦了這事,我就要順水推舟,讓戶部與餉臣下不了台。”

現在是米豆加起來才一萬石,對於遼東的十幾萬雄師來講底子是杯水車薪,以是李長庚纔要求陶朗先必然要包管一萬石米與一萬石豆的供應,如許的話遼東即便會出題目,也不會出大題目。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