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合艦隊的戰船質量和機能來對比,英國人的更加凸起,由此也能夠看出英國人的生長潛力龐大。
英國的崛起,也與荷蘭在各地產生合作,兩國也是衝突重重。
提及來,這八個國度在歐洲相互之間的衝突實在很深。
但是葡萄牙人持續發揚了他們死皮賴臉的風格,其總督奎科多次前去望海城(巴達維亞),拜訪特首蘇鳴崗和第一師師長張繼成,但願循澳門例,將馬六甲城作為葡萄牙人在南洋的落腳點,並情願交納部分稅收,以肯定附屬乾係。
但是這禁止不了他們為了好處走到一起,去對於另一個共同的仇敵。
目前,馬六甲城仍然是由葡萄牙人在駐守。
英國人乾掉了西班牙人的無敵艦隊,兩家算是世仇。
這支有史以來,人類汗青上最龐大的艦隊的總司令,是荷蘭水兵大將特龍普,恰是他在汗青上的八年後打贏了第一次英荷海戰――敦格尼斯海戰。
“特龍普將軍,我們構造如此強大的艦隊,莫非不是去占據明國的嗎?”法國艦隊統帥,蒙特伯爵道。
結合艦隊的商戰船也不小,最大的排水量達到了一千五百噸。
其他戰艦排水量在八百到一千五百噸之間,裝炮二十到五十門不等。
海上作戰也是如此,初期的著花彈很難洞穿船身,以是被水兵棄用。
其次是一百多艘英國人的二級戰列艦、西班牙大帆船以及荷蘭人的蓋倫戰船,排水量在兩千噸擺佈,裝載火炮六十到九十六門不等,這些戰艦是結合艦隊的主力。
艦隊中體量最大,火炮最多的倒是英國人充當旗艦的一艘一級戰列艦,該艦排水量三千噸,火炮一百零六門,口徑最大的是四門六十四磅炮,該炮實際最大射程可達十千米。
據統計,這一期間的荷蘭人的商船遍及天下五大洲,一萬五千艘商戰船,占歐洲四分之三的噸位,十六萬海員的貿易運力,包括了天下五分之四的海上運輸量,僅僅東印度公司一家,就有著六百萬載重噸位,這是真正的“海上馬車伕”。
此時,結合艦隊方纔從印度果阿完成補給,下一站是馬六甲海峽的馬六甲城。
而在火炮方麵,荷蘭人已經將著花炮彈應用到了一部分戰艦上。
此次八國結合艦隊總計出動戰艦總數達到了驚人的三百七十五艘之多,已超越了八年後,第一次英荷海戰兩國出動戰艦總和的二百一十九艘。
八國結合艦隊所到之處,沿途列都城噤如寒蟬,瑟瑟顫栗,恐怕觸怒了這些人,以免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