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繡像版和繡像版之間也有辨彆,一種是刻本,也就是後代所謂木版畫,另有一種精裝繡像,那就是手繪的了,大多數是本地地區淺顯人家的女孩子在家中繪製,有很多明人條記都記錄近似的景況,說寧波、姑蘇、溫州等地人家,女兒家坐在視窗描畫**,人觀之不覺得恥。
他在那兒皺眉頭,揉著臉苦笑,那老先生先是嘴角一撇,彷彿嘲笑了下,不過,到底自誇文人,固然做了商賈,也是讀書種子,不好做那農家翁嘴臉,就乾咳了兩聲,道:“小相公,老夫說的是,一篇時文,五文錢。”
時文,就是讀書人考中功名的考卷,成化年的時候,杭州通判沈澄刻了一部時文,三年間重刻了七次,贏利賺的讓人眼紅,很快就構成了一股風潮,近似後代的《高考升學指南》《高測驗題集》,書坊主們紛繁仿效,士子們則趨之若鶩。
想到這兒,他就忍不住皺起眉頭,臥槽,這也太便宜了,兄弟我不是這個代價啊!貶價跌了二十倍。
這位看《快意君傳》的老先生青袍短鬚,約莫五十來歲年紀,麵貌清臒,十指苗條乾枯,一手捧著書一手重撚頜下短鬚,神態非常得意,彷彿底子冇重視到湊在身邊的鄭小官。
“甚麼?”鄭國蕃彷彿被雷劈了,嘴角抽搐,“一篇?五文錢?”
看他這副神采,那老店東笑了笑,“小相公,這時價是一篇兩文錢到三文錢,我看小相公卓爾不群,這纔開價五文錢。”他的意義就是,老夫我看你小子長相不錯,估計有點才學,這纔多賞你兩文錢給你開的高價。
看著老店東滿臉的鄙夷,鄭國蕃頓時明白了,得,我曉得了,豪情我說貴了,我說呢!真那麼好賣,後代蒲鬆齡也不至於混那麼慘。
老店東高低打量了一下他,撚了撚髯毛,豎起五根手指。
這就是明朝典範的市場經濟,大明人結婚需求壓箱底的**冊做性發矇,普通是女兒出嫁的時候母親送給女兒。而興旺的小說出版奇蹟需求大量的插畫,這些丹青普通的讀書人不樂意去畫,而本地的百姓因為大明和外洋互市導致眼界開闊,並不忌諱家中女眷繪畫,何況還能賺銀子,何樂而不為?
“但是要賣時文?”老店東看鄭國蕃月紅色儒衫,覺得是個窮酸,這時候的租書店普通和印書是不分炊的,也就是說,他租書,也賣書,還印書,走的是小私家作坊線路。
老先生看的就是精裝繡像本快意君傳,要說畫的栩栩如生倒也不見得,以鄭國蕃的目光來看,和後代的插畫比起來要差很大一截,人物比例大多平衡,但描畫的工婉細緻,的確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