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祿點頭附和,在這件事上他和毛文龍是一樣的觀點和觀點,朝廷不會如何,更放肆放肆的軍鎮都能容忍,東江隻是避戰,又不是投敵,最多吹幾句牛皮,不算甚麼大事情。
這一點來講還不如遼西軍,起碼袁崇煥被崇禎殺掉的時候,關寧兵二話不說就走人了,換了東江的將領就一定有這般膽略,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公然冇差。
他是一個自發能做大事,且意誌非常果斷的人。年過半百纔開端冒頭,在外洋孤懸之地運營出這般基業出來,又豈能是意誌軟弱的人?
從毛文龍開端給皇太極寫密信時開端的?
留在當時的廣寧,不是說毛文龍看的出來必敗無疑而出走,而是看的出來冇有太大的前程。
事情是從甚麼時候起了竄改的,為甚麼東江的戰力不是越打越強,而是好象越打越弱了?
斬殺過後,東江諸將底子不敢擅動,那麼多的乾兒子乾孫子,在大事臨頭的時候,竟然無人替本身的寄父乾爺爺振臂一呼,可見收這麼多義子義孫,全無用處。
從好幾十萬的餉銀不翼而飛時起?
毛文龍微微點頭,目光冰冷。
和記在北方隻是稍作讓步罷了,薊鎮關門一事,更是叫毛有俊看出了和記的決計和氣力。這纔是真正的勁敵!
在打下登州後,毛承祿率內丁和不甘在皮島等死的東江將領渡河入登,成為吳橋兵變後的首級人物,在登州的東江兵儘顯刁悍和殘暴的一麵,在遼西明軍精銳趕至以後,東江兵野戰不力,隻能固城而守,他們在城中大肆食人,和祖大壽在大淩河城所作所為完整一樣,到厥後登州不守,孔有德等人渡河降金,毛承祿不慎被俘,和幾個東江內丁的將領一起被押送北京,被崇禎命令淩遲正法。
……
“之前一向感覺十二團的溫忠發和禿頂不是玩意,有強兵在手不肯打,現在看來人家是不想趟咱這裡的渾水。等和記動了,怕就是雷霆萬鈞,毛承祿,到時候你就曉得你們本日所為有多笨拙了。”
“隨你好了。”毛有俊無所謂的道:“東江戰兵,大帥不會全交給你,我和你鬨反麵,最多把我發配到陳副將那邊去,你毛承祿也是副將,能把手伸到陳副將那邊,我就算你短長。”
當時的廣寧堆積了大量的精兵強將,毛文龍剛位至都司,想加官遊擊都不曉得是甚麼時候的事了,不走的話就冇有機遇上位。
從教唆禦史拱走袁可立時開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