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孫承宗的為人和涵養,能如許評價高第,明顯也是相稱的不滿了。
孫承宗和茅元儀等人都住在行轅四周的官舍裡,那些小官都很見機的不來打攪他。隻要本地的一些文士名流前來拜訪,目標也多數是求字或求詩畫,孫承宗不好此道,也不肯和這些人多打交道,都是派人出去婉拒了事。
一陣雞飛狗跳以後,五六個佐雜官員非常狼狽的被押了出來。
行囊早就打包送回高陽,身邊隻要幾個長隨和一些簡樸的利用物品,屋子裡空蕩蕩的,再也冇有長隨大聲問好和進門奉告他哪個官員來訪的聲響,也冇有那些堆積如山的公文等著他來措置,冇有將領大步前來請見時的囊囊靴聲和甲葉振動時的嘩嘩響聲,屋子很小,也不如他本來的簽押房那樣高大敞亮,王命旗牌和尚方寶劍另有經略關防已經都封存上交了。隻等高第辦好交代手續他就能分開,從實際上來講孫承宗已經隻是一個布衣,當然他毫不是一個淺顯的士紳能比,在高陽一樣有強大的影響力,乃至孫家已經生長到了一個龐大師族的境地,在高陽為處所官的官員在政務上必須服從高家的建議乃至指令,不然政令難通,但不管如何,在此時現在,孫承宗曉得本身已經落空了對朝堂和遼西的真正權力,剩下的也就是資格和影響力,這類東西冇有權力幫助,很輕易漸漸耗損消折,直到有一天完整的消逝,完整消逝泯冇在汗青的長河中。
隻要困死這些蠻夷,不給他們劫掠的機遇,不叫他們擴大地盤和空間,終究其隻能是死路一條。
並且茅元儀內心也是打鼓,就算朝廷曉得了局勢的嚴峻性又能如何?北邊的蒙前人向來是嚴峻的邊患,和記進入草原以後說是蒙前人背棄了商約,以是憤而討伐,本來是一場邊疆戰事,成果打著打著連青城都打下來了,朝廷也隻能揣著明白裝胡塗。如果把和記逼反了,其用在草原的力量轉而南下又如何辦?
用這些東西上奏給朝廷,隻會引來嘲笑,不會叫朝廷當真正視。
阿誰斑白髯毛的官員看到了高第幾個,忍不住大呼道:“高經略,都是朝廷官員,為何連一點麵子也不留給我們?”
茅元儀憤恚難當,說道:“就他高升之廉潔?他在幾任處所方麵官任上,哪一任冇有幾千上萬的銀子落袋?現在還能拿洪武年間的端方來懲罰官員不成?”
這麼一想,茅元儀轉過念來,丟臉的神采也答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