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顯純曉得的當然要比牢子多的多,大明現在遠遠稱不上亂世,萬曆十九年以後天子和大臣嘔氣,朝政不修這是究竟,萬曆三大征又把庫銀打了個精光,到萬曆四十七年時已經是財務虧空,國庫空空如洗,遼事一出,隻要加餉一招,到了天啟年間,朝廷通過加大商稅征收和增加田賦,勉強把遼西局麵穩住,但內部也是到處有災害,北方各處流民和盜賊匪賊增加,這也是真相,黨爭也猶為狠惡,不過要說這些是亡國跡象,許顯純是打死都不會認同的。
“可不是荒唐嗎?”牢子介麵道:“我們大明這幾年固然有東虜為患,但內部安然無事,各地風調雨順,國用充沛,九邊除了遼鎮皆是溫馨,戔戔東虜放肆一時,那裡就真的能做甚麼了不起的事出來?說我們大明會亡國,真真是笑話了。”
而這此中,又有多少閹黨,多少東林正氣儲存?
這東西當然是和裕升弄出來的花腔。
自打汪白話俄然被捕,然後是楊漣等人,東林黨人最能戰役的十幾個骨乾官員被捕,大量官員被貶斥出京,京師的政治氛圍就變得非常險惡,這些事情信王固然絕對不能過問,乃至也不能叫人曉得本身派人探聽,但從王德化曹化淳等王府寺人口中,信王還是有源源不竭的動靜來源,也曉得都城氛圍壓抑,如同一口大鍋卡在都城頭頂上,氣象暗淡不明,令人倍感壓抑。
“荒唐,荒唐!”許顯純拍桌打板的痛罵起來。
“善。”天啟讚道:“此事吾弟如何想的?”
“天啟四年蒲月初九下詔增加鹽課,兩淮,兩浙,長蘆,並山東,福建、廣東,四川,共增銀多少?”
“臣弟記得是增銀五十四萬七千九百九十三兩。”
但許顯純千萬想不到,汪或人臨死之時,竟然是說的如許一番話出來。
信王看到一個高大寺人站在皇兄身側,不斷的遞上各種東西,斧鑿鏟刨不斷的拿上拿下,時不時的又哈腰吹去木花,用墨線吊直,信王進殿也無人過問,寺人們都忙的滿頭大汗,殿中生著銅爐,溫度比室外要高的多,也怪不得他們忙到汗濕重衣。
眼下信王隻得湊趣,對皇兄的技術非常誇獎了幾句。
“吾弟來了。”
倒是天子直起家來喝茶時先看到了信王,天子很歡暢的道:“本日打造的是大型兵艦,是紅夷船樣,吾還是仿造,本日先造船身,再搭龍骨船板,還叫尚衣局製船帆,統統均要照模樣來,隻是規格稍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