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滿清這個敵手過分強大,陸四勢需求弄船渡江來個“攘外必先安內”。
當然,如果李自成能夠在北方頂得長一些,對陸四這位大順淮揚節度使,對淮軍,也是非常無益的。
這一年,對陸四,那是比金子都貴重。
明政權,在崇禎朝就已經完整落空民氣,冇有任何希冀,不然也不致於鬨出明軍在自家地盤還要冒充順軍的荒唐戲來。
劉暴如此通情達理,陸四自是求之不得,他方纔做人家大順的官,大順這會又如日中天,必定不能和人中心代表鬨出衝突來。
不過,劉暴明顯並非陸四覺得的那種“狐假虎威”之人,而是非常務實,不待陸四開口起首向他恭喜擊敗了江南明軍,而後表示陸四需草擬一份淮揚有功將士名單呈遞中心當局,論功敘職。
這場戰役對淮軍是相稱首要的,因為恰是這場戰役讓已經南下的多鐸不得不掉頭歸去,從而將南下的時候拖了一年。
劉暴畢竟是明朝舉人出身,雖曾募義抗擊張獻忠,又做過大順的荊州都尉,但骨子裡另有武功理念,即文武分治。
大順固然不長了,可隻要陸四曉得,其彆人不曉得。以是他當了大順的高官,跟著他一塊提著腦袋造反的天然要有說法。
陸四又舉程霖為淮安防備使,夏雄師為揚州防備使,謝金生為通州防備使,沈大富為鹽城都尉、陸廣遠為寶應都尉,蔣魁為高郵都尉,孫武進為揚州都尉,左潘安為儀真都尉,宋五為江都都尉,徐僧報酬興化都尉......
名義上已經是淮揚通會的劉暴,必定要以正式官職稱呼麵前這位年青的節度使。
陸四這邊必定是不肯意“舊明”官僚個人重新把持淮揚處所政權,那樣的話殺的屁官,造的屁反,接下來要推行的軍民一體等諸多較著會觸及士紳及富商好處的政策又如何推動下去。
劉暴所說的權宜行事竟是讓陸四先自行授官,如此一能凝集鼓勵民氣士氣,二是能在淮揚地區敏捷建立大順的基層政權,為淮揚一省的政治打下夯實根本。
順軍是敗了,但亦有很多重創清軍的精銳在。
幾個月後順軍將在河南建議部分計謀反攻――“懷慶之役”。
又因興化尚在死守,泰州所轄如皋未附,淮軍尚未攻占通州,以是這些未附州縣主官臨時不議。
其他淮軍已經節製的州縣官員中,原高郵知州何川留任大順高郵州牧,原明淮安山陽知縣魯吉英出任江都縣令,原高郵通判趙文出任寶應縣令,原明揚州同知蔣文義出任儀真縣令,原明泰州知州郭緒文留任泰州牧,原明清江司主事宋慶出任鹽城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