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冊封事件的左輔顧君恩和右弼宋義忠籌議了一下,連絡賀珍的汗青表示,均同意降賀珍為伯爵。
“之前朕是想到年底再南征的,因為大夥不是不曉得我們大順現在的處境,當真是錢冇有,糧冇有,當局就算搞來一些也冇法捂在手裡,這國度扶植說白了就是用錢。而這大炮一響就是黃金萬兩,以是朕深思等秋收後再南下,好讓當局喘口氣,讓百姓們也喘口氣,現在看來,倒是時勢逼著朕不得不提早了。”
陸四從案上抄起緝獲自多爾袞的那杆大菸袋,朝牆上輿圖標示的荊襄方向敲了敲,側首看向諸將:“彆的話就未幾說了,你們封公的封公,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朕在封賞這一塊是對得住你們大夥的,現在就看大夥對不對得住朕了。”
“當年賀珍若不歸我,西路軍十萬將士焉能回返大順?朕又如何能揮師東征?”
聽了陛下所言,顧君恩如有所思,遂道:“賀珍都能為國公,何愁天下人不來附我!”
說罷,大菸袋一揚:“戚少保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朕引戚少保的話,殺人非我意,但願宇內平!”
以兩個個人軍六萬兵力南征阿濟格必定不敷,為此樞密院奉天子詔意調天津的第五軍(轄兩鎮)、駐北京的第全軍(轄兩鎮)及禦營直屬第二個人軍(轄三鎮)南下插手荊襄疆場,三個軍總兵力近八萬人。
賀珍在政務院初定冊封時,考慮其是一軍提督,便初擬授予侯爵,但是即便隻是個侯爵,也有很多人對賀珍這個侯爺不滿。
這些當初隨賀珍叛變降清的將領現在都是大順軍的中堅力量,此中很多人還隨劉文秀、李來亨出征四川,以是對賀珍的封賞不能草率。
樞密院隨行的是右使李定國,兵當局隨行的是侍郎賈漢複。
彆的冇有變更的軍隊是遼東高傑的第七軍,駐防河套防備蒙古的高一功第一軍,駐防寧夏的趙忠義暫一軍,駐防青海的辛思忠暫二軍,駐江北的第6、第八兩個軍,以及駐甘肅的艾能奇第十一軍。
除彆的,原黃昭部重甲兵同禦營羽林軍合編為第十四個人軍,轄兩鎮。因第十四個人軍以馬隊與重甲見長,故又被稱為特種軍。此軍除擔當作戰任務外,又賣力禦營宮禁宿衛,成為大順朝真正的禦林軍。
故而在西安整休的左潘安的第四軍、李成棟的第九軍將成為陸四手頭的總預備隊利用,打算中或用於荊襄疆場,或用於四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