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預言,是否都是這位“師尊”所奉告的?
元博坐回了書案前,又提筆寫了一封手劄,然後將一名白羽兵叫了出去,叮嚀道:“此信帶入宮中,親手交予皇後,不成轉交彆人。”
也就是說,在三師冇死之前,他這個徒弟就已經預言了三人的滅亡。
這是一早就定下的戰略,也相稱於給天子一個台階下,公主被綁,勾連逆賊,這些罪名總要有人來背。
算起來,像如許的預言,他收到過兩次。
宮中寺人給的那冊卷宗,不過乎就是皇後設法弄來的“指認書”。
元博正色道:“三,你之前有過仵作的經曆,對易容術尤其敏感。當日在府中劈麵,也是你率先發覺上官玉清臉上有易容的跡象。那麼,你易容的本領又如何?”
元博卻表示她不必扣問,接道:“你固然去買,其他的不必多問。”
不久,上官玉清提著一個食盒返回大理寺。
名冊一現,則三師必亡,司空淼必死,天子也必會徹查此案。
由此,大蜜斯一向對元博挾恨在心,試圖手刃之。
讓全部上官家的人斧正上官錦,非論是綁架公主,亦或是勾連柳無情,都隻是他一人所為,其他家眷都是被矇在鼓裏。
此信入你手中之時,為師應當已到徐陽,等候與徒兒相見。
從這一點上,如果她父親真是遭人讒諂,那麼元博必定是同謀之一。
師,謝坤坤。
送行,並非固有印象中的“送行”。
徒弟即便得知,又如何能瞻望到三師的滅亡?
一次是前身在某個黑衣人的指引下,預知了蕭玥兒將被綁架,而後讓他直接去魏國公府找人,最後勝利抓捕了上官錦。
崔三一驚:“頭兒你是想...換走上官錦?”
路上。
說完,便回身拜彆。
“頭兒,想甚麼呢?”
元博擺了擺手,言稱“無事”,而後執筆寫下了幾行字,交給上官玉清:“婉君,你跑一趟,將上麵的東西買來。等下跟我去一趟詔獄。”
彷彿隻要一個公道解釋,那就是三師能夠是死於“徒弟”之手!
“老爺手上的案件雖多,但火急的...除了三師案,就是上官錦...”
而他穿越而來以後所遭受的各種,都並非偶爾。
元博深沉不已,大皺眉頭,墮入了一種冇法理清眉目的猜疑中。
手劄是天山的那位徒弟寫來的,內容到底寫了甚麼,元博從皇宮折返的路上一向尤其體貼。
“那好!此事絕密,千萬不成對人流露。你去詔獄中找一死囚,要體型與上官錦差未幾的。再遵循上官錦的麵貌,籌辦一張人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