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啊誰啊,牽手教我牧牛放馬,誰啊誰啊,並耳聽我敲響西瓜。
小女孩望著無言的他們,感覺有些奇特,悄悄一扯鏈子,帶著男孩往河邊走去,男孩側頭問她:“喂,烏霞,堆塔乾甚麼,”女孩:“因為有人死掉了,”男孩:“死掉乾嗎要堆塔,”女孩:“能夠祭拜呀,”男孩:“祭拜是乾甚麼,”女孩想了想:“為了不忘吧,”男孩:“忘瞭如何呢,”女孩笑說:“那就真死了,”男孩:“死了就沒了,”女孩:“死了就沒了,”男孩:“沒了不好嗎,”女孩指頭勾著下唇,沒了聲音,彷彿不曉得如何答覆,【嫻墨:兩個孩子的對答,恰好十一句,可知此章的十一真言,不是指觀音那十一真言,而是這倆孩子的十一句話,第一句是甚麼,“為,武俠,堆塔乾甚麼,”男孩這第一句解開,甚麼都明白了,可知這一本大劍,就是作者為武俠堆的塔,是記念,是感慨,更是為了不健忘,前麵寫的“像書籍堆成的宅兆”就是其下落,《大劍》承載著作者的武俠夢,現在這個夢,他做完了,和著他的芳華,也一起埋入大地、全歸灰塵了,功德,上完了墳,活人另有活人的日子,】
媽媽,媽媽,爸爸,爸爸,跟我走吧,跟我走吧。
安撫的話,彼其間已說過太多,是以現在都很沉默。
草葉摩擦收回細雨般沙沙的聲響,雨中,傳來簷鐵風鈴般的笑聲。
沉悶的角號聲中,十二名黃教僧侶頭戴氈帽,身披黃袍,右手搖轉經筒,左手托經幡,簇擁動手托骨灰罈的大喇嘛走向石塔。
常思豪緩緩側過甚來,目光下落,止停在她那兩隻纏滿繃帶的手上。
他們所誦的,是十一麵觀音真言。
兩個孩子的肩上,一個牧羊少年騎著小馬,搖鞭把一片雲趕過河邊,口裡哼唱著陳腐的村歌。
實在羅刹鬼的十頭,並非實有,而是暗喻人類的各種妄圖、哀傷、憤恨、妒忌等魔苦情感,有此諸情,則生諸苦,諸苦在身,則人如活鬼,人間即天國,多出一個頭,抬頭向天,這便是出離之念、向佛之心,有此一心一念,得大平靜,虛妄諸念皆消,痛苦不再,鬼轉成佛,人間便成極樂。
據傳羅刹鬼有十張頭麵,傲慢非常,觀音菩薩變幻出十一頭麵,將其降服,十一麵觀音頭有五層,上麵三層,每層三張麵孔,第四層一麵,第五層麵朝天空。
此處在黑水河西岸。
一刻鐘後,人們溫馨地拜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