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哲從速道:“顧叔汲引我們了,我們此次真是太焦急,剛巧便有了,不從速定下來,下次不知要等甚麼時候。”
不管這批差好不好賣,賺不贏利,他們也得一向有茶品在做才行。
“初來乍到的,我們天然要早點過來,總不能叫前輩們等在內裡。”程維哲道。
為商,便是如此。
畢竟,丹洛離萬溪另有些間隔,程維哲也從未在程家米鋪內裡做過差事,天然冇有同漕幫打仗過。而楊中元十來年都在宮中,是更不熟諳了。
他先是先容了新插手的福滿樓兩位老闆,然後才道:“本年的衢州茶也都還算收成較好,跟客歲比擬也並不差,而米糧也歉收,以是茶酒都不缺質料。不過前幾日漕幫來了人,說北邊糧食大歉收,茶樹也非常豐茂,那邊的米茶賣不完,想走水路運到衢州……”
周把頭聽了也不含混,直接便說:“不滿二位,本年北地糧食大歉收,我們手裡的米糧比茶葉要多,但剛纔顧老闆也說你們是做茶的,米糧用不太上,茶葉能替我們分擔一些,也是很好。”
茶香居這裡程維哲跟楊中元是第一遭來,可一出去感覺連心都跟著靜下來普通,倒是個好處所。
茶香居這裡安插相稱高雅,乍一出去便覺渾身舒暢,內裡桌椅大多是竹製,左邊還擺放了滿滿一牆書冊,中間的幾個用樹根做的矮茶桌上還擺了幾副棋,而矮桌邊上,另有一個高一點的圓台,上麵放了一架古琴,想必平時有琴師在這裡吹吹打曲。
就算茶葉內裡壞很多一些,他們也有賺頭。更何況,他們剛推了第一波連青紫筍,如果一向到來年三月再上新茶,不但中間斷得太長,也輕易讓百姓健忘福滿樓的好茶味道。
那倒是,前次他們固然不在場,但歸去的時候韓世謙也同他們兩個講過,顧寒亭跟他熟諳幾十年了,相互對對方都很體味,特彆是對方家裡做出來的茶,隻要聞到浮香,都能感受出一二三四等來,何況是親口喝過。
關頭是,這小我情要賣得好,賣得妙。
楊中元內疚笑笑,隻說:“我家冇大茶園,這也是無法之舉。”
衢州的販子往北出貨幾近全數都走漕幫,同漕幫乾係也一向很和諧,每三月一次的季會,都會請漕幫在衢州的總把頭參席,有任何事情都會同他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