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怕忙不過來,周泉旭跟韓世謙都去了鋪子裡,周泉旭幫著小二們上菜清算桌子,而韓世謙則領著另一個小二在雅間煮茶,他天然是不脫手的,卻剛好趁了明天再教個煮茶小二出來。
先不說他們這茶全數都是炒好揉撚後又挑了一次的,就說那包茶葉的福兜也挺都雅,一兩賣一兩銀子,可不比很多大茶商賣的貴,乃至還算便宜的。
不過,也太辛苦了些,固然明天環境特彆,也透暴露他們福滿樓人手不敷的弊端。錢掌櫃不但要買酒算飯錢,還要賣茶接待客人,一天下來連口水都冇喝。而櫃檯那一小片處所,也實在是轉不開身。
連青紫筍跟普通的紅茶也略微有些辨彆,要先停止發酵然後再鍋炒,以後還要複揉、烘培、篩分遴選最後纔是複焙勻堆。
程維哲便會笑著答:“一兩銀子一兩茶,本日如果進了鋪子來用飯點了我們的連青紫筍,隻要付八成飯錢便可,客長,要不要出去嚐嚐我家的技術?”
“老闆……阿誰楊誠……又來了……”掌櫃固然跟他是好朋友,現在見他臉上滿滿都是戾氣,不由也有些結巴。
因著崇嶺雪芽名號響,以是大凡衢州茶商都開端做這個,連青紫筍不是冇有,卻並未幾,質量也不上乘。
作者有話要說:感激公子無憂和胖紙的地雷~~
等位的客人也不是白等,另有簡樸的小食鍋餅充饑,算是相稱殷勤。
福兜很好做,巴掌大的方布四角往上一抓,用粗麻線四維一穿,勒緊打結便不會散。一兩茶葉大略就是掌心那麼些一捧,楊中元先讓人撐了布重,然後便把成茶滿滿放入福兜中。
為了吸引更多門客上門來咀嚼美食,以是這部分的散茶賣得比福兜要便宜一些,一壺茶的分量比百姓本身沖泡要足,並且小山的煮茶伎倆相稱標緻,如許喝一次,不過一錢,配上福滿樓的美食,倒也非常適宜。
如許一來,本來人就很多的福滿樓便更是人頭攢動。
楊中元看了他一眼,伸手摸了摸他又有些肥胖的臉:“恩,你也睡吧,我好多了。”
楊中元特地找隔壁褚氏布莊定了一批比較便宜的藍印麻布,找了繡工幾天趕製了一批帶有福滿樓印記的福兜出來。
剛開端的時候,福滿樓茶葉種類並不是太多,也冇有本身的茶園,隻偶爾買了好茶返來韓世謙教給程維哲本身炒了,隻算作每月的新茶在福滿樓裡給門客售賣,因為數量太少,根基上每次兩三天便能賣完,不掙錢,也不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