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聲喊著阿孃,睡在隔壁的阿孃聞聲跑過來,把他抱在懷裡:“阿燁不怕,有阿孃在,阿燁甚麼都不要怕!”
因為太子臨時改道清虛,厥後在清虛出了一件大事,臨潼公主周彤和梁國公蕭韌,在清虛將後晉餘黨一網打儘,這一役傳遍天下,直到三十多年後的明天,仍然被人津津樂道。
太子走後的第三年,馮女人招了半子,不久便有了身孕。但是事與願違,那年夏天雨水大,交陽河堤壩沖塌,馮家半子帶著鄉鄰搶險救災,死在了交陽河。
“阿孃,你見過太子,也見過蕭七少和臨潼公主嗎?他們都是甚麼樣的人?”
交陽知府派人圍了馮園,馮老太爺一氣之下便沉痾不起,不久便放手西去。
故事裡有賢明神武的太子,有如天兵天將普通的蕭七少,另有紅衣紅馬,踏月而來的臨潼公主。
交陽便是太子必經之地。
許先生點點頭,道:“我父親曾在都城的書院裡讀過書,我也跟著在都城住過幾年,到了能了局的春秋才返來的。”
次日,阿孃給許先生送去了鹹鴨蛋,另有自家曬的荷葉茶。
阿孃說,如果冇有他們,馮園也早就冇有了,那他也不會在馮園裡出世長大。
年幼的馮女人保不住園子,馮家傳了幾代的這座家業硬生生被掠取而去,厥後有商賈出了重金,交陽知府便將這園子轉賣給販子。
那年,天下初定,太子南下,代天巡狩,沿途官員一邊大修土木,一邊網羅奇珍奇寶,隻求能讓儲君記著有本身這號人物。
他聽到耳邊響起一個渾厚的聲音:“楊公子,走好!”
當時的馮家早已家道中落,隻留下這座馮園。當時馮園的仆人是風燭殘年的馮老太爺,馮老太爺的兒子媳婦早已亡故,膝下隻要一個孫女。
從小到大,馮燁從未因為喪父而自大,在鄉鄰口中,他是“那位大善人的兒子”,他和小孩子打鬥,小孩子的家人卻會先來看看他有冇有被自家孩子傷著,他跟著阿孃去田裡收租,會有大嬸拿糕餅給他吃,趁便奉告他,若不是他爹帶人搶險及時,這裡的地步和人家,早就不知如何了。
馮燁八歲那年,他做了一個夢。
小小的馮燁窩在阿孃暖和的懷裡,心垂垂安靜下來。
本地衙門為馮家半子請了功,他雖是贅婿,但倒是為了救人而死,交陽城的百姓們對他深懷感激,對他留下的孤兒寡母也更加照顧。
馮燁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他的母親便是當年那位馮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