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曉得,我隻是有如許的設法,天子可否同意,我還不敢鑒定。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梁嘯也忍不住笑了。“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夫子修書,需求一個溫馨的場合,也需求穩定的餬口供應,你們兄弟是不是幫著處理一下?”
“去麼?”劉陵瞟著梁嘯,似笑非笑。
梁嘯端著酒杯,沉吟不語。一來一去,他在廬山住了幾個月,有機遇跳出朝堂看朝堂,很多事情看得清楚了很多。竇嬰的確有才氣,有抱負,但是他後繼無人,竇陳兩家後輩中,冇有一個能有他如許的才氣和眼界。陳氏兄弟就是最較著不過的例證。和他們同事,不能希冀太高。
“是啊,欲治河,天然要先知河事。我想曉得自有筆墨記錄以來,曆代文籍中有關河水的記錄。曉得來龍去脈,方能因勢利導,治本務本,你說是不是?”
“夫子先奉告我你的挑選吧。”
“大河的變遷史?”
“的確不易,以是我才感覺非夫子無人能當。”
“未需求你去治河,你看天子的聖旨裡底子冇提治河的事。隻要你呈現在天子麵前,就是對天子的支撐。更何況你對治河也不是完整不懂,詳細的細節有待研討,但是論眼界之高,又有誰能超越你?”
“如果陛下同意了,我會儘能夠做出讓夫子對勁的安排,力保夫子不消為瑣事擔憂,一心一意的完成這項大事。”
董仲舒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有一些弟子,但那是私家乾係,朝廷不承擔負何用度。這些人跟從他的目標各不不異,有的人是真的為了肄業,有的人倒是為了入仕。自從他被天子蕭瑟以後,那些一心想入仕的人已經垂垂冷淡,此中就有他曾經最正視的呂步舒。
“那好,我就等你的好動靜了。”
“能行嗎?”
何況當初之以是被趕出長安,不就是因為黃河決口的事麼。這時候呈現在天子麵前,豈不是往他的傷口上撒鹽,以天子那種為了麵子能夠不顧統統的德行,他會接管如許的建議?
梁嘯的靈魂來自兩千年後,對下人向來珍惜,自不消說。梁媌出身卑賤,吃過苦,也能諒解下人的難處,一貫並不苛責,即便是出身繁華的劉陵也不像那些嬌縱之人。在冠軍侯府做事向來是件美差,這是長安人都曉得的事。
“從聖旨的內容來看,你能夠去,也能夠不去。畢竟天子也冇有明說要召你回京。你如果真不想去,寫一封回書,謝一下恩,也就完了。不過……”劉陵遊移了半晌:“從長遠計,我建議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