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裝甲旅,裝甲團兩個,簡便炮虎帳一個(75野炮18門),每個團三個裝甲大隊,6個裝甲中隊。每個裝甲中隊有5輛重型坦克、6名軍官和170名流兵。外加維修輜重團一個。全旅坦克30輛。這時候竟然就曉得機器化軍隊多兵種協同了。
結束了,終究結束。那是一段不堪回顧的舊事,赤色的渾沌汗青,文明的蒙難影象。
A7V坦克根基型兵器體係,能夠用“一炮六槍”來加以概括。坦克上的首要兵器是1門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長為26.3倍口徑,1504毫米;火炮全重為193公斤。炮彈的彈藥基數為180發(後增加到300發!),可謂是又一項“天下之最”。火炮的凹凸射界為±20度,方向射界為擺佈各40度。發射減裝藥彈時的初速為395米/秒,射程為4000米;發射全裝藥彈時的初速為487米/秒,最大射程為6400米。
孟子:“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從上麵的步兵團級基層體例能夠看出白洋聯邦軍對炮兵極其正視,小炮配到了排上,獨立師屬步兵團不要重機槍也得要小炮,營以下火力竟然冇有機槍。為都是啥捏?
《大國殺》第五卷《壕》終章回想
白洋民主聯邦軍炮兵與當時多數國度比擬,起碼在體例上要先進的多,采取當時在國際上都少見的18門炮的炮虎帳體例(白洋聯邦常備軍的炮虎帳采取3連每連6門的體例)。18門炮的炮虎帳體例與當時各國遍及采取的12炮製炮虎帳比起來火力更加凶悍不提,單就火力打擊速率來看要比12炮製炮虎帳,特彆是當時采取3連4炮製的西魯帝國陸軍要將近猛。特彆是液壓彈簧管退位速射炮(簡稱退管炮,當代火炮幾近都是這一形式)大量設備白洋聯邦陸軍後這一結果更加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