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漢傑明白他是為了避嫌,笑了笑承諾道:“好的,冇題目!”
“你到底是甚麼意義乾脆直說吧。”齊大河不肯再跟他打啞謎,直截了當道:“三千五百萬是我們的底價,不成能再降了。”
耿誌揚神采微變道:“齊總,既然是你們公司研產出產的第一台設備,不免會存在如許那樣的一些小弊端。這些題目都是機組孃胎裡帶來的,跟利用者無關。從這個事理來講的話,你感覺這筆錢應當由誰來出?”
“那接收塔要價五百萬有點多啊!”袁漢傑道:“阿誰塔我們廠也有,按質料用度預算底子值不了阿誰錢。”
盧曉清笑道:“袁總,我們的新型氧化爐已經被省化個人采取。他們是年產十萬噸的範圍,一台爐子八百多萬。我們是十五萬噸,一千兩百萬可不算多啊!”
本來遵循耿誌揚的預算,省鼓個人研發的第一台四合一機組最多代價三千萬群眾幣。但現在對方把要價進步到了三千五百萬,整整超出了他們預期值伍佰萬元。
他轉頭衝盧曉清道:“盧總,你們公司供應的這些設備和質料,籌算要價多少呢?”
他皺眉深思,耿誌揚也杜口不言,會場裡一時候溫馨了下來。
盧洪濤不由自主地瞥了耿誌揚一眼。
耿誌揚略略考慮後當即道:“齊總,你們要的這個價比我們想的要多一些。不過呢,鑒於你們是第一次出產該種設備,經曆不敷的環境下要價高點也能夠瞭解。”
耿誌揚嘿嘿一笑道:“我說不出甚麼花來。我的意義是,四合一機組能夠遵循三千五百萬來折價,但是機組後續的維修和改革用度都要有你們伶仃承擔,不能放到合作公司身上。”
耿誌揚嗬嗬笑道:“你們想把四合一機組折價三千五百萬入股也不是不成以。隻不過……”
跟齊大河談完以後,盧洪濤對袁漢傑叮嚀道:“袁總,上麵由你來跟盧總商談合作事件。”
盧曉清見他淨說內行話,仍然笑容滿麵道:“高總,我們公司供應的這套工藝是海內目前為止技術最早進、耗損最低、產品酸濃度最高的版本。光副產蒸汽一項就比你們二硝裝配多出百分之十,更不消說原質料和公用工程耗損上節流下來的錢了。”
齊大河待他講完後,沉了沉道:“盧總,你們公司想跟我們合作的態度是誠心的,這個我們很明白。我想說的是,顛末我們個人公司董事會多次會商和研討,終究決定參與你們的合作共建項目。”
齊大河見其彆人都冇有吱聲,隻要耿誌揚站出來跟他還價還價,有些不覺得然道:“三千五百萬不算高,我們本來訂價四千五百萬呢。此次報價等因而優惠了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