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2年(996)3月2日,高麗國王王治請婚於大契丹。遼主以東京留守、名將蕭恒德之女嫁之。
11月,趙光義任命上官正、雷有終2人擔負西川招安使,共同張詠的事情,並把大寺人王繼恩換返來。
可汗青記錄中,除在斧聲燭影之夜,她曾命王繼恩去呼喚德芳,讓趙光義感到威脅以外,就再冇呈現過她的身影。退一萬步講,就算她死在了趙光義身後,她也毫不是她弟妹、那位李皇後的敵手。
當天,趙恒這位運氣的新寵兒出皇宮,上禦道。進太廟參拜列祖列宗,然後呈現在都城百姓麵前,博得萬眾喝彩“少年天子也”
4月7日,呂蒙正罷相。接他位子的是另一名姓呂的仁兄呂端。這時有人提示天子“呂端胡塗”趙光義卻說“呂端小事胡塗,大事不胡塗”且趙家這位毫不放權、乃至不信賴賴何人的天子,卻給了呂端一份從所未有的特權與殊榮“自今中書事必經呂打量酌,乃得聞奏”冇呂端的承認,國度公文不準上奏天子!這是最鼎盛期間的趙普都冇獲得的報酬…汗青證明,這位‘大事不胡塗’的呂端真的冇有孤負天子的信賴。就在2年後天子駕崩的阿誰早晨,是他,挫敗了大寺人王繼恩、李皇後‘第二次斧聲燭影’的詭計…
8月18日。趙光義正式下詔,立本身第三子、襄王趙元侃為皇太子,改名趙恒。同時大赦天下,詔皇太子兼判開封府。這是國之盛事。自唐末天祐年間今後。近百年工夫,中原漢地第一次呈現了一名皇太子。
大宋己錯失了乾掉他的最好機會,即上一次李繼隆出重兵打擊西夏時。當時李繼遷為何不該戰,扔下老巢銀州就逃竄?那底子就不是怕了宋朝雄師,而是因他方纔吞下族兄李繼捧的氣力,還冇來得及消化,他不敢拿如許半生不熟的軍隊去孤注一擲。可2年疇昔了,李繼捧也被宋軍抓回開封。西夏己是李繼遷一小我的天下…
這還不算。宋朝軌製,官員們向天子上奏章,得按官職大小擺列好。你總不能讓下級的陳述壓在帶領前麵吧?這時題目呈現。因為彭惟節一向都比馮拯官小,理奏摺的人慣性發作,還是把馮拯的放在上麵。就如許的小事,寇準竟然動用參知政事的副宰相權柄,以政事堂的堂貼號令,把彭惟節的奏章壓在了馮拯上麵,且把這事陳述給了趙光義,說馮拯太冇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