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氣修煉,本無捷徑可尋,沙通雖是過來人,也無甚麼經曆傳授,隻憑淩衝自悟自修。淩衝在家行冠禮已畢,按儒家說法,二十弱冠,已可獨當一麵。再下來便是三十而立,立言、建功、立德。淩康與父母家人團聚幾日,又自返回,還是做他的縣官老爺。
藩王於藩地當中,絕無自在,除卻一應開消由朝廷供應,不但不能練習兵馬甲冑,王府中保護也隻要戔戔數十人,如有多了,處所大員便可上奏朝廷,仍以兵變論處。處所大員本身對藩王就有監督上報之責。
靖王早有反意,弄得路人皆知,造反造到這等境地,也算千古一人。偏生惠帝昏庸,就有大臣稟告靖王有不臣之心,也隻一笑而過,毫不在乎。靖王聞聽,越加驕橫,行事也大膽很多。大明祖製,皇室親王皇子,成年以後,皆有分封藩地,一旦就藩,無詔不得輕入京師,不然以兵變論處。
煉罡境地,就是一個水磨工夫,耐得住孤寂,用心修持。淩衝放下心結,連星鬥元神劍也不修煉,專攻太黃罡氣修煉。七日以後,玄劍靈光幻景中罡氣凜然,太黃罡氣修煉鮮明破入煉罡第二層境地。太黃罡氣為三十六天罡中最下者,最易修煉,是以進步神速。但十幾日疇昔,也隻修煉到第二層境地,離這一道罡氣九層美滿還差了很多火候。就算太黃罡氣修煉美滿,另有三十五種罡氣要煉,每一種皆要九層境地美滿,不知破鈔多少苦功。
“此為老衲修行境地。佛法修持與玄門修行並行不悖,義理雖異,妙旨一源。師弟修煉罡氣,當不著於罡氣之體相,罡煞之意,因人緣而起,了無彆離。佛門觀照,當彆離了悟其緣起性空之意,還歸虛空本來之性。”
淩衝此來,乃是為請教煉罡之密。碧霞雖是和尚,但佛道修行之理相通,未始不能指導他修行路數。碧霞和尚聽聞他欲求煉罡妙法,深思很久,說道:“我楞伽寺修行佛門九識之道,寂了空無,性體虛寂。所謂識者,以了彆為義。謂能照了彆離統統諸法故也。一眼識謂眼與色為緣而生眼識。眼識依根而生。眼根因識能見。是能見者。名為眼識。二耳識謂耳與聲為緣而生耳識。耳識依根而生。耳根因識能聽。是能聽者。名為耳識。三鼻識謂鼻與香為緣而生鼻識。鼻識依根而生。鼻根因識能齅。是能齅者。名為鼻識。四舌識謂舌與味為緣而生舌識。舌識依根而生。舌根因識能嘗。是能嘗者。名為舌識。五身識謂身與觸為緣而生身識。身識依根而生。身根因識能覺。是能覺者。名為身識。六認識謂間法為緣而生認識。認識依根而生。意根因識即能彆離。以能彆離前五根所緣色等五塵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