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燕、中山的相互攻伐給全部合縱聯盟形成了龐大的風險,少了兩支生力軍,便突破了東線的既定打算。河間郡的兵卒調去管束齊人,東陽郡和代郡的兵力也有部分西調,這兩端瘋狗相互撕咬,趙無恤臨時是節製不住了。
“灶火漫山遍野都是,人數不下三四萬……”
對此,趙無恤已經敏捷派醫者去宋國,這時候樂氏家主千萬不能倒下。同時,他也不得不在河內留下部分軍隊,以防鄭國人鋌而走險,渡河北上。
而更讓貳心動的,是實現這一計謀目標後的下一步打算。
“汝立即帥三千人前去溫縣,與柳下蹠所帥的魯軍彙合。汝等以萬五千人之眾,從孟津渡河,借道成周,攻入伊洛之地,毀滅鄭人西征之師,消弭韓氏之圍,隨掉隊入桃林之塞,等候下一步號令!”
“此言何意。”
不過不測仍未停止,就在天孫勝受命南下後不久,另一個楚國人石乞也倉促趕來,他強行按捺下心中的高興,擺出了嚴厲臉,在趙無恤耳邊說瞭如此這般。
這就意味著,鄭國從宋的管束中復甦過來,開端打擊韓氏和趙氏,揭示出他們驚人的作戰才氣。
天孫勝在霸占虎牢後,在趙氏內的宦途終究開端順暢起來,逐步升到了軍將幫手的位置,他也曾隨孫武學過兵法,故深知真假之道,便回聲道:”都真,也都假。“
“三四萬……如此說來,趙氏山東各郡的兵卒大半都來了?”
凳本來是床前,或者上車用的踏具,數年前被趙無恤引入軍中,作為行軍便攜的田野坐器。他軍中的將帥,大多是從行伍裡汲引上來的,一群軍漢也不感覺在凳子上箕坐有何不當之處,便這麼相沿下來了。
“盟邦的軍隊都到齊了麼?”
這是孫子兵法中的“真假”,真正的計謀大師,打的都是以多欺少的仗,趙無恤此次也不例外,對外張揚的是要同時對東西作戰,一起毀滅齊秦,實際上,太行以東的軍隊在結束春耕後就儘數西調,從太行山的各個隘口來到山西,為趙無恤的西線總攻做籌辦。
不過,這一計謀光靠河間一個郡的趙軍是演不下去的,必須依托盟友的們的共同。在郵無正拖住主力的同時,又讓盟友們在其廣漠的邊疆不竭騷擾,才氣讓齊國人左支右絀。
“不管如何,西線之戰決定了勝負走向,不容擺盪。”
郵無正以善攻著名,此次表示出來的就是一副帶領東線雄師拿下夷儀,光複晉國舊土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