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伸出了第二根:“若得其二……”
子貢驚奇:“本來範蠡是先生的高徒。”他同時也想到,看來私學授業的不止夫子一家,隻是再無人像夫子一樣有教無類了。
……
子貢點頭:”乃懷纔不遇,士人憂己之詩,此人恐非癲狂,而是心中苦悶的士。“
“跟著學問和才調的增加,範蠡和文種的誌向也隨之進步,一個宛令,一個每日領升鬥之糧的佐吏已經冇法滿足他們了。“
“兩人這一清算便足足有四年,直到老夫兩年前南下楚國時,才助他們完成了最後一部分。謄寫成楚國鳥篆筆墨,獻給申公,又遞送到郢都交予楚王過目,楚王大喜,讓文種做了宛令。範蠡為其佐吏。”
計然卻嘲笑著反問道:”子貢做一個令吏就能滿足了?“
子貢輕咳一聲道:”實在不止是楚國,宋有戴氏攝政,鄭有七穆擅權,秦有庶長立君,齊有世卿攬事,晉有六卿分立,士人想要身居高位難於上彼蒼!而成周……成周的卿大夫們,乃至蟬聯用外來士人都會被本家人憤而誅殺!“
“文種乃許文公以後,但其宗族流落楚國已數百年,早已家道中落,到他這一代無封地,僅僅秉承小吏之職。,但此人很有治民之才,因而從一戔戔裡閭之長,成為鄉邑之長,再為申縣文吏,幫手申公治申,同時申公還給了他一個職責,那就是清算王子朝從周室帶來的文書文籍。”
子貢亦笑道:”先生必然不會絕望的。“他同時也不失時機地招攬道:”既然文、範二人在楚國鬱鬱不得誌,何不與我一同北上,趙氏恰是急需人才的時候,二人若的確有才調,不要說戔戔一下大夫,就算是上大夫,主君想必也不會鄙吝!“
”楚國自有國情在此,有才調不能闡揚,佯狂裝瘋的士人何其多也,老夫就熟諳很多。以是並不覺得奇特,文種見多識廣,天然也曉得這類人常常內心有奇特的觀點,並且不會把彆人的嘲笑放在心上。因而他便親身去拜訪,但範蠡卻多次躲避,但是文種每月必去。每次去必留禮品……”
不過他尚未認識到趙無恤已經認識到,乃至是在決計鞭策的一點:照如許下去,天下遲早會變成士的天下,而不是貴族領主的天下!
求伯,天子致伯,為諸侯霸主……這是春秋國君們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標,至今隻要齊桓公和晉文公真正做到過,而楚莊王,則是有實在而無其名。
可惜肉食者鄙,老是讓他們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