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而不避虎兕者,獵夫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鋒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義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偶然,順大難而不戄(jué)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見義不為,無勇也!”
濃須鶡冠的子路已經不在孔子身邊,顏回墊著腳尖眺望,一樣感慨不已:“如此說來,冉求去了廩丘倒是對了,他一貫喜好軍旅之事,頗得夫子真傳,隻望仲由伴同趙大夫入魯城,能安然返來。”
誰想孔子卻喊住了了他:“大夫,丘固然不想捲入卿大夫與陪臣的火拚,但城邑巷戰,勇者勝。丘冇法為大夫做甚麼,唯想讓一人隨大夫同業,作為親衛奉養身邊。或許能助一臂之力。”
冉雍和閔損仍然是那副呆板的態度,隻是彈瑟的曾參卻不見蹤跡,也不曉得是在哪座竹林裡又沉浸了。
“在趙大夫參與前,陽虎稍占上風,勝負六四之分。”
子路聞言一喜,欣然應諾。
“那個?”
孫子捋須道:“趙大夫之兵當然看似強大,但他成名的棘之戰,甄之戰都是野戰,魯城街巷裡閭的巷戰,身為客軍反倒受了限定。何況數量太少,司馬法有雲,凡戰,以輕行重則敗,麵對數倍於他的陽虎之徒,對魯城極其熟諳的逆軍,恐怕占不到甚麼好處……”
孔子拊掌道:“此為善言,陽虎在陽關的主政我親目睹過,苛政猛於虎也!如果大夫能為魯國去此惡虎,也是一件大功績。”
宰予也讚道:“從魯僖公以後已經疇昔了一百多年,魯國好久冇有如許的軍隊了。”
在進入魯國後趙無恤就多方刺探過,發覺到孔子一方麵與三桓藕斷絲連:孟氏宗主和庶弟孟孫闊是他的弟子,代表孟氏的子服何是他的信徒之一,到處為孔子鼓吹。
顏回一驚:“既然夫子不看好趙大夫,那為何還要讓子路伴隨前去?”
中都邑的牆垣上,孔子拖著有些痠痛的腿,帶著顏回、宰予等人前來觀賞軍威。
“猶未可知。”
趙無恤微微一愣,前次他駐紮中都時,部下幾個軍吏如穆夏也與子路角抵過。已經是軍中俊彥的穆夏卻輸得一塌胡塗。孔子曾說:“由也好勇過我。”如果論起萬夫不當之勇,子路可謂是無恤見過的最強者之一。獨一阿誰在羊腸阪刺殺的齊人古冶子能敵,如果有他互助,此次冒險可謂如虎添翼。
“現在大夫問丘何去何從,丘倒是想學晏子所為,從君,不從三桓、陽貨。我會固城自守,保公眾安寧,隻待動亂安定,國君呼喚,我纔會前去魯城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