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冇有來援?”
“圍點打援。”趙無恤笑了笑:“秦軍方纔和義渠血戰一場,兩敗俱傷,能用的兵卒不過兩三萬,不敢冒然東進,恰好給了吾等深切秦地的機遇,傳我軍令,旬日以內,必拔鄭城!”
趙無恤點頭,讓穆夏攤開輿圖,他細細核閱之。
年青的翟璜少年得誌,衣錦回籍,不由鎮靜地說道:“臣分開數年,本日故地重遊,竟感覺太華比以往更峻美了幾分。”
未曾想,看到這座赫赫高山,趙無恤內心也儘是感慨,讚歎道:
這太華山,也就是後代的華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上古之時“花”、“華”二字通用,故稱之為“華山”。
“臣等已攻城一月,外郭已破,隻待明日再破內城!”
仲春正望,桃林塞的桃花開得正盛,在這裡祭拜了十多年前戰死於此的柳下蹠,又感慨了西行八年未返的柳下越一番後,趙無恤持續帥羽林軍沿著崤函古道入秦。
翟璜接管了這個說法,殊不知,他隻是離鄉數年,而趙無恤,倒是分開了這裡整整兩千五百年啊……
是啊,路就在火線,固然春秋期間的臨潼火食希少,波折叢生,但路一向曲盤曲折,沿著華山北麓通往西方,通往欲行王霸者需求篡奪的關中雍州!
隨後,趙國中軍一分為二,一部隨趙無恤西逼豐鎬,與上軍分處渭水兩岸,互為犄角,迫使秦軍主力動憚不得。另一部則由穆夏帶領,南下藍田,籌算與商君趙伊一起,圍殲駐守藍田的五千秦兵。
“多虧了君上與孫子的奇策,使得秦國忙於與義渠交兵,吾等才氣從桃林塞深切此地。”
不過這一年,已經安靜了三百年的豐鎬,再度被戰雲覆蓋……
鹹林,也就是趙無恤此次伐秦的藉口西鄭,這裡本來是周朝的畿內領地,周宣王時封他的弟弟鄭桓公在此,是為鄭國。驪山之難後,這裡被群戎占據,厥後才被秦光複,在這裡設置了鄭縣,是為秦國東方流派。
秦人科學,祀本地山川,也是征服做戲的一部分……
“君侯,太華山到了!”
翟璜又驚又奇,這太華山峻峭險要,無人能登上去,君侯更非此地人,是如何曉得的?
“君上此番伐秦,動用了十萬之師,分為三部,上軍由上郡、代郡、馮翊郡步騎三萬人構成,趙葭統領,駐軍涇陽,威脅秦國要地,使得秦國主力冇法東進。下軍由商君統帥商、三川郡、河內之師兩萬人,出商地,兵臨藍田,迫使藍田的五千秦軍不敢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