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吾家之千裡駒![第1頁/共4頁]

六月十三日,當趙葭到達臨秦(大荔)時,秦國承諾交割的第一批糧食正沿著渭水往下流運來。

固然對趙葭這些天的冒險略有耳聞,也能猜出個大抵,可聽他親口描述他度過涇水,超出晉軍曾到達過的侯麗等地,向岐山進發時,席上世人也不由為他喝采。以百餘人孤軍深切敵國要地,還真是非常人所為啊。

“不過彼輩畢竟救了吾家的千裡駒,今後為鄰,也少不了要打些交道,那就見上一見吧。”

義渠使者為此次覲見是費了一番心機的,他不知從哪找了一身深衣袍服,披垂的頭髮也紮成椎髻,並且入內還曉得下拜,可見其精通禮節。

他們在岸邊張望,卻見被重量壓到吃水線下的船隻源源不竭朝船埠駛來,在臨秦泊岸後,趙氏那些精於計算的官吏眯著眼打著算盤盤點粟麥,船上的秦人眼巴巴地看著一袋袋糧食被扛下去,戀慕得直咽口水。

因為趙無恤邇來住在這裡,臨秦又被選做新郡的首府,剛到任的趙氏官吏便構造人手補葺在戰役裡被破壞的城樓、城牆,現在看去煥然一新,城樓上刷了新漆,陽光一照,敞亮生輝,固然秦地硝煙才停歇不久,但臨秦已經是一番戰後承平的好氣象了。

究其啟事,是因為先秦期間的義渠蠻夷太窮了,並且窮山惡水出刁民,從秦漢到宋朝,這一帶一向未能開建議來,宋遼期間的環慶地區,還是群蕃的天下,連西夏黨項都嫌棄他們的粗鄙蠻橫。

“不知詳略數量,但一次出動兩三萬人並不難,隻是義渠內也是部族林立,其君長從各部裡推舉,常常會相互為敵,故而疇昔數百年裡對秦國威脅不大……”

“豳地雖是周人肇興的處所,可在驪山之難後,此處又被戎人占了,幾經展轉落入義渠手中,秦國一向想光複,隻是都未勝利。就我所見,義渠吸納周人遺民,既事農耕,也事畜牧打獵,一些人通秦地說話,其君長稱君,也自稱為王……”

以後趙葭還說了些在義渠所見的民風,甚麼“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這類中原人不齒的火化風俗在戎係各族處倒是司空見慣。並且義渠人“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作戰私鬥都非常勇猛。

“秦人得知杜陽之事,又被我留下的檄文所激,遂出動岐北各邑千餘人來追殺吾等……”

等趙葭唸完這段後,趙無恤已是讚不斷口,同時更加愛好此子。趙葭遠勝其兄趙廣德,不但有膽量,另有見地,真不枉送他進臨漳學宮學了三年,如許文武雙全的後輩,若好好培養,十年二十年後出將入相指日可待。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