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阿姐你已經對他說了?你怎不先奉告於我?”
高嶠尚長公主,佳耦雖對愛女愛若珍寶,但豪情並反麵諧,二人隻生了她一個女兒。
當時許氏叛軍在後窮追不捨,慌亂中,她乘坐的馬車翻下了山道,因受傷行動不便,怕扳連了帝後,便自請分道。
一夜秋風,催開了家中後花圃菊圃裡的那片菊花。
李穆祖上,便如此一邊以一己之力, 佑著一方安寧, 一邊盼著王師北上, 光複中原。
這些身外物,都還罷了。
許氏、陸氏、朱氏,這些曾接踵執南朝盟主,被時人瞻仰的昔日門閥,元氣大傷,日漸式微。
高洛神目露悵惘。
高雍容諦視著她,也未再開口說話。
相較於高洛神的失態,高雍容的神采卻不見涓滴波瀾。
“阿彌,阿姐求你了,你就當是在助我一臂之力,承諾了吧!”
但是每次當她發問,不管是問母親、父親或是阿菊以及瓊樹她們,他們要麼若無其事,要麼支支吾吾,一問三不知。
本年的重陽,又快到了。
“阿彌,阿姐先前隻為密查大司馬的口風,故未奉告於你。現在喚你入宮,為的不就是和你商討嗎?逸安與你,本是神仙眷侶,何如他早去了,迄今已逾七年。你現在纔不過二十五歲,合法女子平生大好韶華,莫非真要就此紅顏凋老,孤守平生?逸安如是有靈,必也不肯見你如此。李穆雖出身庶族,但時至本日,莫說是我高家和蕭氏皇族,放眼大虞,又有哪一流派能撼動他職位半分?叫你嫁他,是委曲了你!但你也親目睹過,他樣貌才調,也是不差,和你亦算婚配……”
當年,蕭珣繼位為帝,高雍容升為太後,大虞終究得以規複了穩定。
身後俄然響起一陣細碎的腳步之聲。
“阿彌,你常日深居簡出,如何曉得民氣叵測?他數次北伐,你覺得他是一心想從胡虜手中為我大虞光複故地?不過是在集合民氣,積聚名譽罷了!元帝南渡以來,知民氣向背,便借北伐之名,博取名譽,再行打壓敵手之事,這類行動,當年的許家、陸家,這些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哪家又冇有做過?便是我高氏,鼎盛之時,叔父身居高位,名滿天下,契機不也是因我高氏後輩對羯一戰而立下的汗馬功績嗎?”
這十年間,他率軍三出江南,滅西蜀、南涼等北人政權,連續光複了包含兗州在內的大半河南之地,將胡人驅至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