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當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倒黴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以是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覺得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挨次,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彆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
十一年冬,公子揮諂謂隱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請為君殺子允,君以我為相。”隱公曰:“有先君命。吾為允少,故攝代。今允長矣,吾方營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揮懼子允聞而反誅之,乃反譖隱公於子允曰:“隱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圖之。請為子殺隱公。”
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周公卒後,秋未穫,暴風雷,禾儘偃,大木儘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王乃得周公所自發得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史百執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執書以泣,曰:“自今後其無繆卜乎!昔周公勤奮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明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國度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儘起。二公命國人,凡大木所偃,儘起而築之。歲則大孰。於是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襃周公之德也。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禦與魯人攻弑懿公,而立伯禦為君。伯禦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禦,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覺得魯後。樊穆仲曰:“魯懿公弟稱,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谘於固實;不乾所問,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宮,是為孝公。自是後,諸侯多畔王命。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於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