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晌,劉毅才點頭歎道:“這是天意啊,天意難違,謝將軍平生公忠體國,頗得士庶獎飾,孰不料不敵天數,竟為宵小所趁,實乃可悲可歎!”說著,重重歎了口氣,一臉的唏噓之色。
因為劉牢之領著北府主力遠循下邳,京口隻留下了以劉裕為首的第二代將領,幾近在朝庭接到謝琰全軍淹冇凶信的同時,劉裕也收到了這個動靜,頓時大吃一驚,趕緊差人把孟昶、諸葛長民、劉毅等北府年青將領尋來,共同參議此事。
(感謝雲歧青穀的打賞~~)
“且慢!”劉裕跟著就喝止道:“草澤間多是怪傑異士,敢來必是有所恃,聽聽他說甚麼也是無妨,請他出去罷。”
劉穆之老誠懇實的兩手一攤:“冇有!民隻是來提個醒!”
但他們都以為,孫恩毫不但止於打道回府那麼簡樸,自古以來,勇於謀反反叛者無一不是凶悍之徒,如許的人在全殲禁軍、士氣正旺的環境下,如何能夠見好就收?更何況北府主力遠鄙人邳,禁軍被殲朝庭空虛,隻要避開衛風便能夠了,孫恩怎會放過這大好機遇?
劉毅謹慎翼翼的問道:“先生雖自謙不通軍務,卻對三吳情勢瞭如指掌,闡發亦是井井有條,毅叨教,倘若向朝庭救濟,朝庭會否派軍前來?西府兩萬兵力正屯駐建康。”
一時之間,這四人竟對劉牢之悄悄生出了指責!
正如劉裕指出,有因必有果,劉牢之袖手旁觀,卻使得自已的大本營墮入險境!
諸葛長民卻似是想到了甚麼了,跟著問道:“德輿兄,你與那姓衛的私交甚篤,他又離孫恩比來,理該把握孫恩去處,你說,他會不會率軍來援?他不是有馬隊在手嘛?”
諸葛長民也不在乎孟昶的指責,嘿嘿笑道:“那姓衛的與孫恩相距十裡不到,又與謝琰老匹夫隔江立寨,他豈會不知?此人奪目細心,果斷大膽,說不到是他用心放孫恩過江!嗬嗬~~不過也冇來由,除非他與孫恩勾搭,算了,我們瞎操甚麼心,兩三天後,會稽的動靜傳回,當可肯定孫恩行跡。”
劉裕點點頭道:“彥遠(孟昶表字)言之有理,孫恩去處不明,確是令民氣裡難安,並且裕還擔憂,輔國將軍會是以受人非議,所謂有因必有果,將軍遠循下邳,使得朝庭、北府、與會稽冇法調和共同速勝孫恩,這便是謝將軍致敗之因啊,以後的陳兵江北及颶風來襲都是由此而生的一係列結果,哎~~不提也罷,想必將軍自有對付之法,來,我們還是轉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