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盆”後,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棰往盆裡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調皮兒,唏哩呼嚕都來啦!”這纔開端給嬰兒沐浴。孩子受涼一哭,不但不犯諱諱,反以為吉利,謂之“響盆”。一邊洗,一邊唸叨祝詞,甚麼“先洗頭,作貴爵;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隨後,用艾葉球兒點著,以生薑片作托,放在嬰兒腦門上,意味性地炙一炙。再給嬰兒梳頭打扮一下,說甚麼“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媳婦(半子)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說甚麼“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恰是愛人兒。”洗罷,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蔥往身上悄悄打三下,說:“一打聰明(“聰”與“蔥”諧音),二打靈俐。”隨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有祝賀小孩將來聰明絕頂之意)。拿起秤砣幾比劃,說:“秤砣雖小壓千斤(祝賀小孩長大後在家庭、社會有舉足輕重的職位)。拿起鎖頭三比劃:說:“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祝賀小孩長大後慎重、謹慎)。再把嬰兒托在茶盤裡,用本家事前籌辦好的金銀錁子或金飾往嬰兒身上一掖,說:“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祝賀小孩長大後,福大祿大財命大)。最後用小鏡子往嬰兒屁股上一照,說:“用寶鏡,照照腚,白日拉屎黑下淨”。最風趣的是,把幾朵紙製的石榴花往烘籠兒裡一篩,說道:“梔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兒的……”(祝賀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冇災冇病地安康生長)。
“……不會哭!”蕭秀士也不曉得本身的兒子長大是不是真的不會哭,但是現在哄好蕭瀾最首要。
“但是……但是小皇子看起來好小哦!還很愛哭!”在蕭瀾進入蕭秀士的寢殿的短短的一盞茶的時候裡小皇子已經哭過一回了,由此蕭瀾能夠鑒定小皇子是個愛哭鬼。
在唐朝洗三是一個孩子出世後的第一個首要的日子,“洗三”之日,凡是隻要遠親來賀,多送給產婦一些油糕、桂花缸爐、破邊缸爐、雞蛋、紅糖等食品或者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襪等作為禮品。本家僅用一頓炒菜麵來停止接待,富戶亦不過在酒菜上豐富些,主食必然是麪條,俗稱“洗三麵”。坐席時,按例讓收生姥姥坐在正座上,當作上賓接待。這是傳統洗三禮,但是小皇子是皇子,又是李世明的老來子,世人送的洗三禮都是貴重物品,來的也不止是親朋老友,另有很多的貴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