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一個捏著紙邊謹慎地遞,一個托著紙背細心地接,將那張印好的對策乾清乾淨地托到禦前,平坦展地給天子看了一眼。
他低頭猛刻,中間服侍的小內侍隻瞥見他在紙上一筆一筆劃下來,刻過的紙上卻隻能看出些微刻痕,認不出他究竟寫了些甚麼。而再遠些的總管寺人王公公和禦座上的天子更隻能瞥見他用一種不似寫字又不似畫畫的別緻手勢捏著筆桿前端,手腕貼在桌上油滑地轉動,緣著紙麵漸漸移向下方。
天子含笑問道:“隻用這東西蘸了墨在紙上一刷,便能印出文章來了?朕卻還是想不通薄薄一層紙如何就能擔負雕版之用,宋狀元便劈麵印一篇文章來與朕看罷。”
被傳進文華殿側殿時, 緋袍更似拖著一身日色霞輝, 映得大殿內都彷彿敞亮了幾分。本來正看著窗外景色的新泰天子也轉過甚來看了他幾眼, 微微點頭:“三元落第, 公然較平常狀元氣度更佳。”
字如鐵畫銀鉤,和本來流到大內的幾本書一模一樣。
那墨字雖小,卻因筆致纖細之故絕無粘連恍惚處,墨色又極光潤稠密,再襯上烏黑豐富的紙張,讀起來並不費眼力。他對著那張對策看了不久,便從開首“不拘在官鄙人,開具實跡,明白薦揚”的納才之道讀到“修蓋官虎帳房以備官軍停駐”的固邊法,越讀越感覺可心,撫掌歎道:“此真乃強軍固邊的實務策!宋狀元――”
更省了先寫一遍再抄一遍的費事。
那些寺人倒已非常對勁,彷彿得的不是他這個剛入朝的小官,而是甚麼皇子王爺的獎飾似的。
宋時依禮跪接,覺得發了錢、發了福利就能歸去了,卻不料天子的口諭並非以本日入宮之事為主,而是讓他回朝任職後,教庶吉人他的宋氏印書法。
天子笑道:“方纔還見你自大高才,寫文章不加草稿,怎地又謙善起來了?這篇奏對確切可用,你便留在宮裡寫完,朕留待今後閱看。”
天子抬了抬手, 一旁內侍便叫他起來。奉養禦前的總管寺人便代天子問道:“聖上想看看宋狀元那宋版書是如何製的, 宋狀元可帶東西來了?”
他離宮以後,王公公在背後裡和門徒感慨:“不愧是本朝三元落第第二人,又有才學又慎重,對得起陛下的正視。”
天然帶了。為了讓皇上放心費事,他連印書的紙都自帶了一卷。
王公公聽了他的話,輕笑一聲:“人都說三元天下少,宋狀元將來天然能走得順順鐺鐺。且等著吧,他家遲早因他一人雞犬飛天,不知哪家能得著這麼個半子,才叫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