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問“賢”、“孝”二字都已做到極處, 但是父皇眼中還是看不到他的好, 隻要長兄周王。就連那滿朝大臣也隻擁戴周王, 本日聖旨下來, 三位閣老竟都絕口不提當日景仁宮中鬨出的“少年天子”一案, 不可封駁之權,直接擬了聖旨要迎他返來做儲君了!
一刀破風,將堆在腳下的禮盒劈成兩半。
齊王本身想著這動機便不由笑了笑,取出一把不知草原中哪一部獻上的、鋒利如雪的彎刀,將信封裁開,抽出信紙。
他方纔粗粗看了一眼,彷彿見說聖旨還冇正式發下,大皇兄更遠在漢中,全然不曉得父皇這籌算。漢中離京兩千裡不足,而他們現在居住之地間隔才千餘裡,他獲得此信,預先曉得了周王要還京的動靜,便可搶這時候做很多事――
父皇竟比大哥出了這類錯處都能容忍,而他這個孝敬體貼、能征善戰的兒子卻隻值得一個大將軍王……
他自從十餘歲起便有天下之誌,可他想的是憑本身的本領爭得聖寵,搏得群臣推戴,也未曾想過害大皇兄。
魏王不過要教唆他與大皇兄相爭,最好還脫手腕害了大皇兄,然後他便可站出來戳穿他的罪過,踏著他的骸骨當上太子……
世人都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這鷸鳥若不想要蚌,隻想一飛沖天呢?他嘲笑一聲,收起彎刀、踢開禮盒,走出帳外翻身上馬,衝向北方瀚海深處。
不過他出京今後和三弟的乾係也就那樣,這不年不節的,連父皇、母妃和大哥周王都冇特地送甚麼東西來,這位弟弟緣何要給他寄信、寄東西呢?
大哥要入主東宮了,他這做三弟籌劃大典,提早收到好動靜,也得與二哥共享。
是了,這信是他的好三弟送來的,要提早向他通報大皇兄還京的好動靜,讓他籌辦立儲的賀禮。
他大哥因為“少年天子”四字失勢,被父皇趕出京多年後,竟要歸去做儲君了!
帳外侍衛覺得他出了甚麼事,趕緊在外出聲扣問。齊王這才收住刀,也收住心中令他本身想來都有些發冷的動機,站起家看著散落一地的珍玩和函件,冷冷一笑。
他二哥勇猛好武,不拘末節, 冇有人君之望, 父皇和朝中大臣看不中他也罷了,他不過是出世晚了幾年,彆的有那裡不如大皇兄?現在京中有誰不稱他一聲“賢王”, 哪個百姓不曉得他的名字?
他漫不經心腸想著:莫非魏王府上又將添丁入口,尋他這個兄長要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