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都已改住磚房,學著耕作、圈羊牛羊,學漢話,還跟著建城的漢人讀書開蒙……

他藉著問食邑,真正想問的倒是天子對兩位皇子的安排――是叫他們回京,還是依藩王身份加恩?

若周王有甚麼不懂的,還請三位先生多教誨。

張次輔回聲道:“吏部與兵部已初初議定封賞名冊,陛下要看,臣這便命人取來。”

三位老先生覺得本日的刺激夠了,正要退歸去擬旨,聖上卻又添了一句:“若隻一道聖旨便把周王調回,未免不敷慎重,還該選個身份貴重的使者迎他回京。”

三位閣老的眼同時瞪大了幾分,本來有些耷拉的眼瞼被擠得堆成幾層深深的雙眼皮,倒顯得比平常眉清目秀了些。

天子聽到這個“桓”字,也不由點了點頭,笑道:“呂先生保舉的人豈有不好的?隻是朕記得桓淩現在隻是僉都禦史,身上未曾有爵位?”

若聖上成心,此時便可讓周王回朝了。

三人揣著普通的心機,進門施禮參拜。新泰帝免了他們的大禮,指著輿圖說:“現在西北安寧,韃靼殘部雖逃,亦已無關大局。擯除其他部之事仍交兵部安排,朕請三位先生來,是要安排一下論功行賞之事。”

聖上能放心,李閣成本身不能放心,劈麵請命:“兩位皇子於此戰中皆有大功,依例可改換封地或加賜皇莊,封內眷、皇孫等。臣等已為兩位皇子擬了京郊、陝西、山東的幾處皇莊,被選那邊還需陛下決計。”

聖上眼瞼微垂,淡淡道:“李先生之言甚有事理。既如此,二王的犒賞臨時非論,三位先生替朕安排告祭六合、先祖的祭奠。”

=====================

聖上若嫌他身無爵位,要另選彆人,他們就隻得去請宗人府安排了。

身份貴重的使者好辦,這類事一貫是從宗室或勳臣當選人的,京裡最不缺的便是這兩種人。不過周王去漢中時舟車勞累,傳聞是吃了很多苦,若選太年長的使者隻怕對方路上抱病,反添費事,幼年的又怕他們顧問不好周王一家……

他在位期間有開疆拓土之功,有上天降雷電之用,有吉祥嘉禾繁育,有滿朝忠臣良將幫手,有仁厚賢達的將來儲君……

但他與宋時都冇能想到的是,這一趟他分開的快, 歸去的更快。乃至在他尚未進京, 隻將媾和的動靜傳歸去時, 聖心中便已定下了這安排。

李三輔那邊也備好了銀兩、絲帛、內造的器物作犒賞,一樣立即便能遣人取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