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寇距他們九邊各鎮極近,近得隨時都能襲掠邊關各府州;但又離他們極遠,遠得這百十年間大鄭朝廷都不知虜廷內部世係代序,大汗姓名、戰績,有甚麼名將能臣如此。

桓王妃早惦著兄長在邊關的景象, 何如他給本身的家書隻要薄薄一紙, 給宋時的倒多, 卻又他密密藏著, 竟是比及現在才瞥見盜版。

兩位聯襟都是說乾就乾的人,不過幾天以後,漢中經濟報上就出了《走進草原》專欄,供稿人一欄鮮明印著當今申明最著,不管才學還是私餬口都受儘天下人存眷的宋三元。

疇前他們隻知己不知彼,今後出戰,終究能夠知己知彼了。

他籌算請宋時脫手,將桓淩今後寄來的稿子也都如這般清算編訂成書,做一套供後代人鑒戒的名物誌、地理誌。

草原地廣人多,還需人駐守,以防韃靼散部重新占有地盤。為此,今後或許還可請命將本地百姓遷至邊外屯墾,屯田的甲士、百姓也可鑒戒這些文章中寫到的各地物產與取用之法,儘快在草原上安身立命。

哪怕原書傳不到幾百年後,起碼也得在類《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如許的天下圖書調集裡留個名字。

周王想著司馬長史和他說過的印刷進度,有些遺憾地答道:“那本書是用石版印法,比刻蠟版還快,傳聞一天便能刻出數十頁。唯此中還夾著舅兄畫一些地形陣勢、本地人物、禽鳥走獸圖,刻印圖版還要花些工夫,總得再花個十幾天。”

盜版還是教官和門生們在雕版時抄來的, 不能立即送來全本, 隻能等人一篇篇地傳抄過來。可她兄長文中寫得草原風景壯闊恢宏, 草原植物新鮮欲生, 草原部族的餬口也很有異域野趣,其間交叉著與他文風附近又略有異同的點評,兩下對比著看更添興趣, 叫人忍不住就想看到後文。

也不但是正在印的這套,他感覺依桓淩寫這套文稿的精力,隻怕走到那裡就要寫到那裡,終歸要寫出一部《草原誌》來。

周王倉促與她道彆,拿動手中那篇文稿獨自找上宋時,與他商討送書進京之事。

隻這宋時兩個字登在報上,漢中經濟報的銷量就猛增了數倍。各地書商也都看出商機,不但大肆采購漢中經濟報,自辦的報紙上也都斥地了一個宋三元專欄,專門轉載他的文章。

而在這一片狂熱的追捧中,他親身翻譯、排版、設想包裝的《北行錄》也被周王派人奉上京,遞到了天子案頭。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