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先已集齊了禮、吏、戶三部尚書,再將兵、工、刑三部尚書與各部侍郎請來,共論爭事,合推公議,從當朝勳貴、武舉當選出知兵法、有戰績,又還在善戰之年的將領。

但是讓他糟心好久的三弟倒是第一個踏上門恭喜他的。

八月尾夏稅糧草運到京師,王師亦結束整齊。齊王不顧親王之尊,與一眾將領一樣穿戴錦衣禦甲,告彆了前來郊送的天使,策馬奔馳出京。

他卻不想在京裡動這些謹慎思。那供糧供米的功績,如何抵得過踏平達虜王廷,如何蓋得過他在場上的軍功!他纔是親臨疆場的皇子,周王兄在關內伴著嬌妻美妾安閒度日,頂多隻記個幫手之功,怎能與他比擬。

兩位閣老回到內閣,與李三輔細說了聖上本日給他們看的發電機與電珠,並詳陳聖上對西北用兵的籌算。

楊榮本身是兵部左侍,這些年以巡撫身份久駐陝西,數次接戰,是知兵之人。他又擅造軍器,用新火器排過戰陣,用他監軍可當一名將。

退一萬步說,就真是皇兄難堪他了,在九邊領兵的各府勳貴外戚皆是他外祖家世代聯婚或汲引攙扶過的,還怕提幾千軍馬要不來該要的糧餉設備麼?

呂閣老收回擊,如有所思地說道:“方纔那股力道,莫非就是雷電之力?”

王妃雖是將門虎女,自做了這個王妃,也垂垂收斂少年時被父兄熏陶出的脾氣,隻盼著齊王能安然一世。

可若非他稟六合之德而生,在位所行亦合天意,豈能有如許的賢人投生在他治下清平亂世?或者又非他當初珍惜人才,將宋時發付到惠兒這個有胸懷、有擔負的好孩子身邊,也一定能支撐他做出一樁樁大事。

齊王平常在禮部不過看看文書,拋費工夫,現在見著聖旨,曉得本身終究有了出關建功立業的機遇,頓時欣喜欲狂。

他推開一份安排各地輪換提學禦史的文書,獨自叮嚀:“代本王向老先生傳話,本王受命出關平虜,要先回府籌辦上折謝恩!”

六部堂上官在廊下製定將領名單,著齊王隨軍出戰的聖旨已到了禮部。

二皇子帶了滿車的犒賞回家,下帖子宴請親朋,設筵道彆,趕在雄師未動前便理清家事,籌辦出征。

一旁的養心殿總管忙勸道:“這燈絲比焰火光芒還亮,兩位老先生不成常盯著,謹慎傷眼。”

他急倉促回了王府,與王妃共同分享這樁功德。王妃也滿麵歡樂地陪笑,又有些擔憂地說:“傳貴顯虜殘暴,擅騎射,力能射上城頭。現在我們府上已經有了兩個小皇孫,妾身母子們都賴殿下庇護才得存身,妾隻願殿下善自保重,安然返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