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車伕將他們送到府衙後門,幾個門生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車,不待家人幫手,便親手將宋大人家中的禮品搬下來。又有人直接奔到門前,拍著府門叫道:“我等是漢中學院新退學的門生,剛從京裡測驗返來,捎了宋大人的家書和禮品來。”
不過這幾個門生才從京裡返來,一起上吃儘了風霜辛苦,總要先安排他們歇息一天,黌舍再給備下乾靜宿舍,纔好讓他們精力充分地讀書。
他問了問可有漢中府城內的,安排人送回家歇息,又叮嚀小廝:“把客房清算出來,叫門生們暫住一宿。再命人去學裡告訴,清算出多少間宿舍,明日有新門生入住,跟著第三屆重生讀書。”
不但弟弟結來的親家, 故鄉來的親戚,他本身的同年、同窗……家裡還留了漢中來的學子借宿。這些學子固然都還冇進漢中學院讀書,卻認得那些學院出身的進士,又把那些人也拉過來, 與宋家人一併慶賀。
宋大人現在恰是“農重,農重,緩理征徭詞訟”的時候,稼穡又有漢中經濟園產出的機器、農藥、化肥幫著晉升效力,事情反而比之前勸農時輕閒。家人上堂遞話過來,奉告他來了家書,他便扔動手頭的夏稅轉運事情集會安排,先到後院裡見人。
這封信也和那摞厚厚的家書捆在一起,被借宿他家的學子們捎回了漢中。
“他師兄常日也愛給捎些考題來,這一科四書題就叫他押中了一道。”
宋老爺在最火線叩拜祖宗,上了三支上好的檀香,一昂首瞥見家譜,便拿起翻開,摸著上頭宋時的名字道:“自打時官兒中了進士,我們家的官運彷彿就到了。”
中試如許的大事,當然不能隻傳臚本身寫信報喜,一家高低從老練小都寫了信,老夫人趁便帶著側室、兒媳們清算了京裡時髦的新衣裳,另備下乾果、糖食、燻肉、醃菜之類耐存的吃食,預備給宋時捎疇昔。
他有一個月的探親假,乾脆叫孩子們跟歸去住些日子,時官兒他們若寄來新書籍、課業,就叫人捎回籍裡,他盯著孩子們做。
桓大人趕緊雙手相扶,歎道:“宋府尊何必如此。我們同在漢中府為官,一貫又相處得默契,何事用得著一個‘求’字?”
宋大爺看著他匆促分開的背影, 感慨道:“桓氏此子倒是個誠懇人……”
雖說誇官根基是狀元一小我的風景,但宋家又出了一名進士, 一門兄弟兩進士, 父子四朝臣,已是可貴的風景了。認得不認得的人都要提著份兒禮品上門, 恭喜他家出了新進士。宋傳臚本身留在家裡迎賓待客, 交友上門的同年, 隻聽得門外迎賓的唱名聲不歇, 不經意間竟聽到一個“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