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退下去重新叩首:“臣妾不敢為家父辯白,隻求陛下再給他一個機遇到邊關出戰,為本身洗脫名聲!”
她溫言安撫了元娘幾句,又提及魏王、齊王即將選妃,她也要幫周王備下稱身份的禮品,便叫人呈上上好的古玩、珠玉,賜給她備著送人。
賢妃這才稍稍放心,謝了聖恩,又要重新換衣陪侍天子。新泰天子卻道:“罷了,這幾日朝中事忙,朕還要去看看摺子,先不歇著了。再過不久大哥兒便要到禮部曆練,你們母子今後相見的時候少了,這幾天且多相處吧。”
莫非她會為了外頭的事難堪她的兒媳,叫那些虎視眈眈盯著她的大家說她行事不敷漂亮,不配賢妃之名?越是這時候,她才越要大氣,越要哄好這個閣老的孫女――她兄長上本彈劾有何妨,隻要桓四輔站在他們馬家一派就夠了。
馬尚書熬得一夜未眠,又叫皇上點名斥責,神采仿如死人普通,緊緊伏在地上,連聲賠罪。
但落筆的時候,宋時拿動手劄闖進門來見他、與他說的話卻偏又重新閃現在腦海中。他不由摸了摸書邊上孫子最後留下的信,寫奏章時便冇像本來籌算的普通用力給馬尚書脫罪,而是隻提了他多年的功勞,求皇上看在老臣可憫的份上寬恕他一回。
他弟弟、弟妹都冇了, 侄女又嫁進宮,做了皇家的人,隻得這個侄兒擔當香火。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 他可如何跟早去的弟弟交代?就是能賠個兒子給他們, 他膝下這幾個不肖子也比不上弟弟家生的進士兒子啊!
他倒有些訝怪她會覺著兄長不該彈劾這亂相,但轉眼又替她想出了來由――她孤身在宮裡,又無親朋庇護,唯能憑藉本身,此時怕本身為了外祖家事遷怒她,不得不先自誣服爾。
宮人嚴峻地提示她:“殿下對王妃愛重非常,如果……奴婢隻怕殿下心疼。”
至於兄長……他一次次偏袒宋時,又不顧親戚之誼彈劾馬尚書,想來定是不肯為她這個mm做甚麼了,她又何必自取其辱?
新泰天子卻並不籌算輕鬆放過他,雙眉高壓,俯視著跪在殿下的馬尚書:“若在平常承閏年景,邊關亂象不著的時候,有人半途截些賦稅,在邊關圈占些軍屯,朕也看在他為官多年,略有些軍功的份上,睜一眼閉一眼罷了。但現在達虜屢開邊釁,若另有人敢貪瀆軍用之物,用庸將廢弛邊防,朕殆不輕饒。”
周王回到宮裡時,傳聞王妃去見了母親,返來又將本身關在寢宮不出來,自也怕她受了委曲,趕緊闖進宮裡問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