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潘小園所能說出的最大膽的話了。武鬆再如何跟她膈應過,好歹是她在這個天下裡熟諳時候最長的人之一。眼下是友非敵,她感覺有需求提示他一下。
潘小園放下筆,認當真真地反問:“你真的要上梁山?”
武鬆見她隻是點點頭,便規複了事不關己的神采,忍不住提出了一句心中多時的猜疑:“你就不獵奇,那紙上到底寫的是甚麼?”
他倒是想得周到。江湖凶惡,本領再大也難做獨狼,他也必須考慮掛靠一個更大的“構造”。既然已經擺了明教一道,跟南邊頭一號江湖權勢撕破了臉,那麼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投奔北方梁山,免得持續被人惦記。
氛圍俄然變得……有些奧妙。
孫二孃對本身的技術很有自知之明。這事由孫雪娥全權賣力。
武鬆寫了封保舉信,舉薦張青和孫二孃,將他們的江湖手腕吹噓了一番,說必定會在梁山闡揚感化。張青寶貝似的收了起來。
武鬆公然冇有狐疑,還獵奇地多看了兩眼。公然是行行出狀元,這世上他不懂的東西還很多。
當然曉得他是被逼的。宋江上梁山之前的各種遭受與無法,在孟州道諸多小嘍囉口裡,已經歸納出了無數傳奇的版本,彷彿那是天命所定,是有個冥冥中的愛管閒事的神,在前麵推著他走。宋江製止黑道通報關於梁山兵馬的謊言,但是關於他的這些流言,卻傳得格外快和遠。
梁山最後……畢竟要毀滅的,不是嗎?
武鬆常日裡沉著得讓人不成思議,這時候,頭一次,倒是高興得幾近失色。潘小園在一旁看著,內心不由得升起一絲陰暗的動機。
武鬆罕見地神遊太虛了。直到潘小園叫了他好幾聲,才驀地醒過來。
話說出口武鬆才發明,他竟然跟這個“局外人”有板有眼地籌議起這類事來了。或許她的這些題目,真的是一針見血?
第二,梁山兵馬正在攻打青州,請各路江湖豪傑主動共同。情願歸附梁山的,能夠拿出人手、兵器、糧草,供應到青州城外,城破以後論功行賞;保持中立的,請持續安居樂業,不要胡亂傳播謊言;如果有人要與梁山作對,那麼不美意義,宋江不能讓部下的兄弟們受委曲。
就連他的宋大哥,也終究會在他那虛幻的胡想中,被人下毒害死!
而第三條,換了個字體,是專門寫給張青的:聞知武鬆武二郎在你處安然落腳,我心甚慰。江與二郎數年不見,非常思念,亟盼相聚,且知二郎身負血海深仇,官府指名通緝,江山之大,難有容身之處,請赴盜窟共聚大義,江必會極力佐助,幫二郎完用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