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聽潘小園問家裡的麪粉,理所當然的以為問的是茶合麵,趕緊道:“還剩一兩鬥,我不敢一次買太多,比來下雨下雪的,怕受潮……阿誰,我明日就去再添些……”
三天很快疇昔。武大左數數右數數,昔日的壞賬已經銷掉了七八成。剩下的負債人,要麼是出了名的惡棍地痞,要麼是早已搬場出遠門、好久不見人影的,要返來的但願便也不大。潘小園不失時機地誇了他兩句,讓他彆心疼。數數匣子裡攢的錢,已經能串成兩貫了。
但這也是潘小園嚴厲叮嚀過的。用免費贈送炊餅的體例,鼓勵主顧主動銷賬,培養現金付賬之風。武大再心疼,自家娘子的話金口玉言,也不敢當耳邊風。
再如獅子樓前那家賣雜貨的,傳聞了武大的妙招,那掌櫃的跟老婆一籌議,第二天,統統貨色一概貶價一成,比方本來賣十文的蠟燭,眼下就是十一文;原價三文一捆的麻繩,眼下變成十文三捆。如果賒賬,便按新代價賣;如果現金付賬,代價穩定。但雜貨鋪的商品種類浩繁,當代情麵社會,又很少密碼標價,代價端賴腦筋記,客人問時,端賴一張嘴說。現在還要加上分外解釋的精力。還冇到半天,他家打雜的小廝本身先記亂了,一瓶燈油,給這個賣了十八文,給阿誰賣了二十文,兩個賣主趕上,相互一通氣,阿誰花了二十文的就曉得本身被坑了,氣得直接到縣衙門口伐鼓,要訴訟奸商。那雜貨鋪掌櫃嚇得白了臉,趕緊飛奔疇昔,拉住人家衣袖連連報歉,好說歹說,又賠了那人一瓶新燈油,又打了那小廝一頓,這才罷休。
讓她驚奇的是,縣城裡的其他商戶,大多也是久為欠賬困擾的,看到武大來了這麼一出,竟然也都福誠意靈,紛繁建議了現金付賬的建議。一時候縣衙門口的貿易區,恰如刮過一陣清風。一夜間,端方就變了。
宋朝的麪粉不像後代那樣提高。百姓常日的口糧多是粟飯麥飯,隻需粗粗加工,趕上年景不好之時,收下來麥子底子不去麩皮,質量不好的還常異化著石頭沙粒,以是布衣百姓的牙口遍及磨損,或多或少的都有牙科疾病。而要將麥粒加工成麪粉,就要脫殼、研磨、過篩,成型,費時吃力,是以普通都是專業化出產。
這一個環節,潘小園也早就有所籌辦。不賒賬的五好主顧天然必須遭到虐待,但總不能分外再多送他們幾個炊餅吧。武大的炊餅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潘小園想來想去,決定報答他們一些“限量版”的東西,以彰顯這些五好主顧的優勝身份。說白了,就是當代社會裡,闤闠逢年過節搞的那些會員專享、會員抽獎之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