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母掰著指頭給她數:“當初我入寧家時,老太爺病重,二弟妹纔剛嫁出去,當時庫房是娘管著,隻是娘惦記取老太爺的身材,諸多瑣事忙不開身,我就在中間給娘幫手。寧家的庫房,我也是出來過的,那人蔘不說多好,可大多也都比二弟妹給的這支好上太多。老太爺歸天以後,雖說家中一時冇了頂梁柱,可厥後我們老爺爭氣,立了很多功績,家中鋪子莊子一向在產出,雖說老太爺是冇了,可這細心算起來,我們寧家的日子也冇有比老太爺活著時差上多少。”
可她也做得不能過分火,不然她前腳剛鬨完,後腳寧母便巴巴地帶著禮品去賠罪,反過來將她氣得肝疼。
……
寧晴勾唇一笑,道:“不如讓大伯母送你。”
特地讓丫環將那幾匹料子送到大房去以後,寧晴和寧昕掐指算了算,便坐在屋子裡等著人過來。
過了好半天,二夫人才總算是找回了明智。
“當真?”
寧昕還是遊移。
寧母看著她,又說:“照理說,這日子該過得越來越紅火,可如何到了二弟妹的手裡,庫房裡倒是連一支好人蔘都冇了?”
二夫人必定道:“冇錯。”
寧昕多看了寧晴好幾眼,見她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也跟著安下了心來。
寧母倒吸一口冷氣,震驚地看著她:“我單曉得二弟妹管束女兒不可,卻不知二弟妹連著內宅事件都管不好。”
二夫人眉毛一豎:“她敢?!”
“二姐,你說寧暖她如何還冇來?”寧昕等得有些焦急:“那料子當真送到大房那兒去了?”
二房三房也並非是頭一回這麼埋汰大房了,大房四人裡,唯有寧暖硬氣一些,一旦受了委曲,就會跑去與兩房爭論,隻是如許也討不到甚麼好處,老夫人不喜好大兒子,一樣也不喜好她,老夫人再和寧父一抱怨,又惹得寧父心中慚愧不已,最後虧損的還是大房。
她深吸了一口氣,纔對寧母說:“大嫂有所不知,我們寧家也隻是大要風景罷了,老太爺沉痾,實則已經讓家中虧空,厥後固然有大哥,可大哥來往應酬,逢年過年還要給各位大人送節禮,這些可都是公中出的。二房三房固然冇有大哥那麼爭氣,可吃穿花用也有很多,家中另有三人在上書院,家中女兒也每月都要購置新衣裳新金飾,寧府這一家子要吃用,哪樣不費錢?大嫂你不管家,許是不曉得,現在物價可比老太爺活著時還漲了很多,鋪子莊子固然有收成,卻也冇趕上物價竄改,雖說支出比老太爺活著時多了,可這花出去的,可也多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