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得可真定時。”聽得身後腳步聲響,郭婉回顧望過來,漫天陽光灑落,直照得她紅唇如染丹、杏眼似含春,鴉鬢上的金釵亮晃晃地,釵頭墜下的珍珠足有拇指大小,津潤含光,越添幾分嬌媚。
她仰首瞭望,天涯閒雲散儘,碧空如洗。
陳瀅一下子抬開端。
語罷,又向她看幾眼。
或者不如說,郭婉的動機,是統統懷疑人中最充分的;而案件產生的機會,與郭婉進京的時候,亦存在必然的因果乾係,由不得陳瀅不去重視到她。
陳瀅本日亦穿戴新製的春衫,上白下紫,那紫亦非深紫,而是淺嫩的雪青色,裙身裁作八幅,繡著細碎的粉色櫻草花,幾分嬌柔、幾分清冷,與陳瀅那張潔淨的臉,格外合襯。
“我等不及的。”她喃喃隧道,麵上的老氣更加深重。
這是陳瀅問話的全數。
二人的視野膠著半晌,陳瀅啟唇問:“是你嗎?”
“我感覺,終有一天,我們將會漸行漸遠。”陳瀅終究感喟起來,彆過臉,望向溪水中歡暢的魚兒:“我為此感到遺憾。但是,這卻很能夠會成為究竟,而我的遺憾,並起不到任何感化。”
郭婉直視著陳瀅的眼睛。
陳瀅“嗯”了一聲:“我想歸去看看女校,趁便也是給永成侯府的陳大女人送嫁。”
殷紅的魚兒,時而躍出水麵,素淨的脊背好似一尾狹長落葉,靈動地在水麵上翻幾翻,又潛進水中。
她再歎了一聲,漫聲吟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高低而求索。”語畢,點頭輕笑,發上金釵隨行動滑出幾道金線:“這條路,我委實走不來,也冇那麼多時候耗在這上頭。”
冇有閃躲、更恐懼縮。
陳瀅目注流水,眉眼間仍舊是素時的潔淨:“我固然思疑你,但是,我冇有證據。以是,這個思疑,也隻能是思疑,冇有任何本色意義。”
這宗投毒案,有著極其濃厚的抨擊意味,其佈局之耗繁、思惟之周到、手腕之惡毒,與康王餘孽簡樸鹵莽的政治刺殺,大相徑庭。
“我也是這麼傳聞的。”郭婉取出方帕子,拭去指尖殘存的魚食,不描而含翠的眉,微微上挑,旋即,便歎了口氣。
也正因如此,陳瀅從未曾將投毒案與刺殺案混為一談,然元嘉帝並三法司官員,卻已將兩案併案措置。
郭婉是獨一受益者。
“是麼?”郭婉很輕地笑了一下,亦自望向水麵:“既然思疑亦無用,那是否表白,你不會再持續思疑,抑或此事已然疇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