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八仙過海(上)[第1頁/共3頁]

如此便是皆大歡樂了,皇太後起家,朝著恭親王等人福了一福,“大清昌隆全賴諸君!”幾人趕緊跪下,口稱不敢,如此施禮再三,皇太後才收了架式,兩位大學士退下,朱學勤出門陪客,隻留下桂良和恭親王兩人,“六爺,明個你就派人去僧王處,免得有人狗急跳牆!”

“但是請筠翁領銜如何?”

賈楨想了一會,才慢條斯理地說了句:“天然以溫馨為主。”賈楨側著身子對著皇太後叨教道,“不知太後可有甚麼交代?”

賈楨這一句話,對周祖培是一大的鼓勵,他是同意垂簾之議的,目標之一,是要藉此抨擊肅順。肅順的傲慢無禮,不知獲咎了多少人,尤以周祖培所身受的為最尷尬。大行天子出亡熱河之前,他與肅順同為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偶然司員抱牘上堂,周祖培已經畫了行的稿,肅順假裝不知,問說是誰畫的行?司員天然據實答覆,他竟然會把周祖培的簽押塗消,重新改定原稿。累次如此,並且就當著本人的麵。如許不替人留餘地,以是周祖培把他恨如砭骨,凡能夠打擊肅順的任何辦法,他都是無前提同意的。

“肅順以下犯上,派人行刺本宮,德不配位,顧命大臣天然不能留下來了,”杏貞決然開口,“今後朝政之事,本宮已經和六爺商討安妥,都拜托給六爺,”杏貞看著周、賈、桂良三個大學士,“另有幾位閣老,這必定是極其安妥的了!”

入閣以桂良最早,賈楨用明朝的典故,尊稱他為首輔,桂良也是連稱“不敢”,然後苦笑著說:“二公不必再鬨這些虛文吧!誠懇說一句,那日隻要二公的話,一言九鼎,可定大局。應當取一個甚麼目標,請快指教吧!”

賈楨接到手裡,就著燭火看註釋,劈臉就說:“我朝聖聖相承,從無太後垂簾聽政之典,”但一轉又說:“惟是權不成下移,移則日替,禮不成稍渝,渝則弊生”,接著闡揚“讚襄二字之義,乃佐助而非主持”,建議皇太後“敷宮中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權,使臣工有所稟承,不居垂簾之浮名,而收聽政之實效。”這個奏摺成心避開“垂簾”的項目,實際上還是建議垂簾,變成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把戲,文章實在不見得高超,賈楨有些不覺得然。但是他的年紀也大了,加上皇太後就在跟前,上了這船,等閒可下不來,如此便懶得用心機,更懶得動筆,以是口是心非地連聲說道:“很好!很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