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算這些官軍確切有罪,但現在兵變未平,朱常洵等正犯全數在逃,河南主疆場上另有大量的叛軍,此中相稱一部分都是本來的衛所官軍。如果對汝州衛士卒大開殺戒,則會建立一個極其卑劣的樹模,其他衛所士卒必不肯再歸順朝廷。
因為與諸將早有“約法三章”,朱由檢隻賞田不賜爵的做法並未引發甚麼波瀾。遐想到天子即位以來獨一冊封的武將竟是祖大壽,眾將內心也都清楚,如果天子真要給誰爵位,說不定此人也就快不利了。當然另一方麵,大多數將士均獲犒賞,軍功越多者收成越豐,自是大家歡樂。
第二,讓西安知府楊嗣昌上疏朝廷,正式提出“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剿除流賊軍事計謀。並且不等廷臣做出反應,直接下詔必定了楊嗣昌的計謀構思,並指呈現在叛軍與流賊合流,理應一體對待。
起首,他下旨拔除河南都司及部屬全數衛所建製。這倒是應有之義,因為現在叛軍還在打著河南都司及各衛所的燈號與官軍對抗,廢掉他們的建製,叛軍也就不再名正言順,完整成為叛軍。
自從洪承疇襄陽兵變、朱常洵洛陽僭位今後,河南幾近全省皆叛。位於開封的河南都司都批示使、河南總兵許定國率先呼應兵變,下轄各衛所除黃河以北的彰德衛以外,也紛繁插手叛軍。
為了減少來自官員個人的阻力,朱由檢還特地言明,這個行動是“權宜之法”,待兵變和流賊完整安定以後,則應規複古時的衛所建製。
對於這些俘虜,朝中大臣果斷主張殺掉。來由也很充分,這些人枉為官軍,竟然附逆兵變、抵當天子禦駕親征,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就是老百姓說的“吃完肉砸鍋”,實乃罪不容誅。內閣已經做出票擬,除了左良玉部下那一小部分兵力外,以謀逆罪判處汝州衛統統將官士卒極刑,隻等朱由檢硃批。
第三,順勢下旨組建新軍。因為要實現楊嗣昌的計謀構思,關頭就是要由一兩名重臣督師,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追著流賊打,這就與各司一方防務、互不統屬的衛所軌製產生了牴觸。這時候朱由檢突破衛所軌製,組建一支全新的軍隊,就顯得比較天然。
有賞必有罰。獲賞的將士主如果以秦兵為骨乾的京師三大營、盧象升的天雄軍,以及一部分遼東邊軍。而即將受罰的,天然是憑藉朱常洵兵變的河南省各衛所官軍了。
這四條來由當然也很冠冕堂皇,實在與內閣票擬是各無益弊。但是天子一言九鼎,廷臣又遠在京師,趁著奏摺幾次來往的時候,朱由檢早把想做的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