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披肝瀝膽[第1頁/共3頁]

“好,那本侯也就不拐彎抹角了。”鄧紹煜捋著斑白的鬍子道,“不知楊公對當前的時勢如何看?”

送走鄧氏父子後,楊漣當即擺轎直奔南京守備府,求見王在晉、袁可立。門人卻賠笑道:“二位大人昨夜去觀察城防了,現在還冇有返來。要不楊公臨時請回?”

楊漣一邊揣摩著鄧紹煜的企圖,一邊不疾不徐隧道:“當前的時勢,天然是很凶惡的。建虜方纔退走,朱常洵又策動兵變,叛軍焚燬皇陵、踐踏中原,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百姓家中為之一空。幸虧聖上禦駕親征,傳聞已經打敗了逆賊洪承疇,孫傳庭在陝西也獲得大勝,巨魁高迎祥授首。以此來看,局勢正向好的方麵熟長,安定兵變或許為時不遠。”

鄧文明當然明白父親是要支開包含本身在內的統統人,好和楊漣談奧妙大事,忙起家施禮,向楊漣要求觀光。楊漣當然點頭應允,鄧文明從速退出堂外,鄧紹煜把本身的家仆也打收回去了,很快彝倫堂內就隻剩楊漣和鄧紹煜兩人。

現在的楊漣,已經不是幾年前以一己之力就敢彈劾魏忠賢的阿誰楊漣。一場幾近丟了性命的監獄之災,和兩年多隱姓埋名的隱居餬口,雖未磨去他的渾身正氣,卻也讓他變得更加成熟。此時他邊揣摩著鄧紹煜的心機,邊假裝不解隧道:“倘確如定遠侯所說,您或可上疏奏明聖上,或可與王袁二公商討,卻不知為何要說與門生?門生隻是國子監祭酒,傳道授業尚可,於兵倒是一竅不通。莫非定遠侯是想讓門生出頭,重重參劾常胤緒、胡應台?”

楊漣聽罷肅容道:“門生一介墨客,並不知兵,定遠侯所慮深遠,門生受教了。如您所說,南京就是衛所官軍駐守,邇來城中訛傳紛繁,說叛軍不日即將南下,您如何看?”

“常胤緒久任南京守備,軍中多其祖故部以後,乾係盤根錯節。”鄧紹煜麵露憂愁之色道,“傳聞昨日固然他和胡應台交出印信令箭,但不肯奉旨當即赴京謝恩。王袁二公固然聲望素著,畢竟來南京光陰尚短。各衛所可否誠懇聽調?我看尚在兩可之間。”

楊漣聽罷沉默半晌,雙眉舒展道:“定遠侯是否意有所指?”

“彆的,本侯與常胤緒一樣是勳臣,在南京二百多年,要說與處所、乃至衛所一點乾係也冇有,說出來恐怕也冇有人會信賴。眼下南都城的局勢相稱奧妙,以本侯的身份,隻應謹言慎行,不然恐怕會激發事端,乃至會變成不測之禍。”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