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罷大喜,對楊嗣昌讚道:"好一名楊彼蒼!固然說遲來的公理不是公理,但楊大人能審清這麼多陳年舊案,也算是給了那些受冤百姓一個交代.若天下官員皆能如楊大人普通秉公持正,便可根絕冤案的產生,給老百姓真正的公允公理!"
楊嗣昌聽了頓首再拜道:"嗣昌不過是失職罷了,真正給涇陽百姓帶來公道的還是殿下.若您當時冇有肅除惡吏,裁汰冗員,重選衙役,嗣昌辦案怎能如此順手?且當日幸得殿下脫手相救,臣父楊鶴才免遭斧鉞.殿下於嗣昌有再造之恩,嗣昌敢不經心極力以待涇陽百姓,為殿下分憂!"
成果然是拔出蘿蔔帶起泥,這二十多個案子連累極廣,不但觸及涇陽縣很多有頭有臉的財主鄉紳,就連那幾位前任在此中收了很多好處.楊嗣昌把握鐵證今後,以雷霆之勢率衙役包抄了那幾位前任官員的宅第,二話不說先是一番抄撿.
但知縣以下的官員,如縣丞,主簿,典史,教諭等小官,卻多由本地人出任,他們纔是真正的當權派.這幫人把握一縣權益,熟諳縣務,普告訴縣也要仰仗他們,官才做得安穩.時候久了,就不免有欺上瞞下,魚肉鄉裡之事.
縣太爺高臥縣衙當中,普通老百姓是打仗不到的.真正逼迫百姓的,常常就是這些品乃至不入流的小官.但是他們手中有權,特彆是掌管刑獄訴訟之事,百姓有冤無處可伸,也隻得屈就於他們的銀威.
楊嗣昌一見朱由檢就大禮參拜道:"下官拜見殿下!欣聞殿下大病初癒重新視事,更兼王府喜添郡主,下官喜不自勝,特來道賀.抬上來!"
"此話怎講?"朱由檢奇道.
但楊嗣昌到任以後,除了共同秦王莊大力改良民生以外,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措置陳年積案當中.這個事情從孫傳庭就開端做了,但孫傳庭很快就升遷帶兵,隻方纔開了個頭,前麵都是楊嗣昌接辦措置.
不過現任冇了,前任的前任還在.一些大哥退休的前任縣丞,主簿等人,便倚老賣老地找到楊嗣昌,求他對陳年舊案不要過分窮究.並且話說得還非常冠冕堂皇:一來是為了朝廷的臉麵,二來也是不要在縣裡獲咎太多的人.
可這箱子裡的金元寶,少說也在千兩以上,折成白銀幾近萬兩.他楊嗣昌哪來的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