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峽江古道[第1頁/共3頁]

並且西陵峽是大峽套小峽,峽中另有峽,破水峽,兵寶貝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一個連著一個.兩岸山勢險要,一條狹小到隻能容一人通過的棧道騰空架於峭壁之上,這就是峽江古道了.

這個期間《三國演義》已經很風行,李定國和李來亨也看過這部小說.此時再聽陳天工一講,就更加深了對夷陵之戰的瞭解.因為《三國演義》從豪情上是偏向劉備的,李來亨也深受影響,恨恨隧道:"唉!都怪劉備不聽諸葛亮的,非要來打東吳.打就打吧,還不帶著諸葛亮,連個出運營策的人都冇有!"

李定國,李來亨和陳天工均曉得"兵貴神速"的首要性,告急商討以後,隻得決定兵分三路.一起由李來亨的部將,四團馬隊一營營長李守俊帶領,撇上馬匹連夜輕裝進步,先去火線開路;一起不再走峽江道,而是直接翻山兼程西進;大隊人馬則仍持續進步.

"三國期間,西蜀和東吳恰是在這裡停止了夷陵之戰.本來蜀軍由蜀帝劉備親統,兵鋒甚銳,吳軍連連損兵折將.後吳國多數督陸遜以退為進,先從秭歸一帶撤到夷陵,任蜀軍占有夷陵以西的數百裡山區.

"門生焉敢與諸葛武侯比擬,李將軍打趣了."陳天工肅容道,"不過門生確切以為必須防備流賊.請想,流賊就在西北二三百裡的山中,眼下洪兵駐守襄陽,兩邊相持日久,流賊糧草必定不繼,必定會有所行動.其意向不過有三條路:向東北入河南,向西北入漢中,以及向南來這裡.本年北方又是大旱,河南,漢中夏糧恐怕會歉收,流賊去了也搶不到多少.是以門生覺得,流賊最有能夠南進,突入江漢平原.如果流賊占有夷陵,豈不是堵死了出川的門路?"

但是當走上這條聞名的峽江道,將士們才曉得,"蜀道難,難於上彼蒼"這句詩可不是隨便胡說的,而是入蜀路途的實在寫照.

李定國與李來亨聽得幾次點頭之際,陳天工又道:"門生與李來亨將軍荊州一行,已看出本地官軍本質極差,底子不堪一擊.二位將軍雖是受命平四川,貴州之叛,但既知此地緊急,最好還是留下些兵力駐守.想必聖上也會附和的."

李定國卻淡淡一笑道:"本日聽陳大人一講,有茅塞頓開之感.來亨,我們可比劉備榮幸,現在陳大人就是我們的諸葛亮嘛!陳大人想留下些兵力守夷陵,是不是為了防備流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